夏天的时候公司的读书俱乐部搞了个读书会,我分享了前半辈子的读书历程。还在现场做了个小调查,回收问卷12个,一定程度上体现我们的读书状态。
以下是调查结果:
为什么读书?
学习、饭碗、增长知识、进步、有内涵、不被淘汰、新的风景、Kill Time、有趣、明事理、习惯、焦虑、文学素养、情操、认清本质
喜欢哪些种类的书?
经管、社科、小说、心灵鸡汤、绘本、专业、职场、沟通、成长、诗歌、手工、心理学、技术、卫生保健、官场、哲学、经济、金融、历史、架空、科幻、散文、科普、软技能
每年读多少本书?
5-8、2、6、2、0、12、20、30、3-4、2、10
今年已经读了多少本书?
2(非小说)、2、0.5、4+、10、10、1、5、5
推荐书目
《好好说话》
《谁动了我的奶酪》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小王子》
《MySQL实践48讲》
《失控》
《影响力》
《林清玄作品精选·少年版:桃花心木》
刘慈欣作品
《DOOM启示录》
《码出高效》
《好的告别》
我自己读书,特别依赖豆瓣,会看豆瓣评分筛选图书。用豆瓣标记想读和读过,读过之后还会看书评,但一般不会提前看。我在豆瓣上标记读过的书有478本,但是想读的有1028本,这辈子肯定是看不完的了,因为近几年我每年能读20本左右。豆瓣有一个榜单,叫豆瓣读书TOP250——实际列表248不知道发生了啥,我只看过其中39本,所以看起来我并不是豆瓣典型用户。什么才是豆瓣主流文青人设呢?简单分析下TOP250,主要是四大名著、王朔、金庸、刘瑜、余华、三毛、龙应台、王小波、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刘慈欣、哈利波特、加上一些网络爆款和国外名著,比如《追风筝的人》、《小王子》、《百年孤独》、《简爱》、《傲慢与偏见》。
在豆瓣上翻了翻自己读过的那些书,发现阶段性还是很强的,按照时间线梳理,跟大家分享,也能够体现70后成长的历程吧。
1980年代、大概是幼儿园和小学,主要看的是各种小人书(包括了机器猫和丁丁历险记),再就是少儿杂志,《故事大王》、《童话大王》、《儿童时代》、《好儿童》、《智力》、《故事会》和《小学生作文》之类的,偶尔能从同学那看到传说中的漫画《超时空猴王》,还有武侠,看的本是半部《白发魔女传》,只记得练霓裳这个名字,实在看不懂。家里有《水浒传》和《红楼梦》,应该无聊的时候看过一些,也印象不深。在那个时代能看到的单本书不多,所以都印象深刻,比如看过一本插图版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科普加幻想的《化学城里奇事多》,以及通过图书馆读到的《物理世界奇遇记》、《七十二梦》、《我,机器人》、《宇宙之谜》。
1990年代,几乎覆盖了初中、高中、大学。
初中时代,日本漫画大规模登陆,《圣斗士》《侠探寒羽良》《七龙珠》《七笑拳》(《乱马1/2》的一种盗版),杂志也多了《飞碟探索》、《奥秘》这类开脑洞。很多同学看武侠,借光看了一些,比较杂,有啥看啥,金庸、萧逸、卧龙生还有一些不记得作者的,借来就很饥渴的挑灯夜读,能坐着看睡着,记得有很多页都是XX道YY道长篇对话,受不了就直接翻过去,据说很好看的《杨小邪》系列没看过,金庸没看全,古龙也没怎么看过,大概只读了《多情剑客无情剑》。
高中住校,有了更多自己可以支配的资金,读书开始爆发,高一买了字很小的一套四大名著读,爽的是《西游记》,还有19.8一本的《中国可以说不》和《中国还是能说不》,那时候挺中二的,盯着书店里的《丰乳肥臀》不敢买。盗版大流行,金庸的从大部头收藏起,比如射雕三部曲,喜欢《神雕侠侣》,还有《罗兰小语》、《卡耐基成功之道》系列,还附庸风雅的买了《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基本就没翻过。那时候同学互送生日礼物,要么是磁带、日记本,要么就是中外小说,《围城》、《花季雨季》、《战地钟声》、《少年维特之烦恼》之类的,本人对外国人名天生不够敏感,容易记不住谁是谁,也不太喜欢外国情境下的故事, 所以《简爱》、《呼啸山庄》、《嘉莉妹妹》、《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三个火枪手》、《红与黑》之类的就没看过,借着雪儿姑娘的光大概看过契科夫、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还买过《鲁迅小说集》,很惭愧那么多的杂文并没有读。那时候特别喜欢四卷本的《王朔文集》。当然杂志的话《读者》、《少男少女》、大嘴鳄鱼的《当代歌坛》也是非常流行的。漫画除了之前那些作者,还多了桂正和系列和《灌篮高手》、《幽游白书》吧。
大学时代隔壁班有位高导,借光看了不少书,很惭愧,没有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补了古龙出名的七八部、席绢的全套(可见当时多无聊)、看了《失乐园》、《血色青春》三部曲,好像还有漫画《寄生兽》。重要的是黄易,比现在看网络小说还上瘾,都得在高导那排队借。后来有了电脑能拨号上网,用电脑看,打开了一扇大门,王小波啊、悟空传啊、余华啊、痞子蔡啊……常上的网站是黄金书屋和幻剑书盟,可以下载网页版的“电子书”,比如全套的金庸、黄易。每个月都有人会把香港出版的《大唐双龙传》OCR发出来,凭借网络,几乎实现了与香港同步。大学还看到过两本竖版“禁书”,以及《上海宝贝》、《三重门》。
所以直到20多岁,读书都比较娱乐消遣导向,有啥看啥,逮到喜欢的可劲儿看,尽管初三就有同学指点应该读人物传记,也一直没去看。工作之后逐步展开,尤其是在网上瞎看,各大门户都有读书频道,再加上猫扑、天涯、晋江、龙空、清韵、西祠等等论坛,还有一些大学的BBS,内容极大丰富。《亮剑》就曾是火的网络小说。刚毕业那阵子很喜欢读校园小说,比如《此间的少年》、《理工大风流往事》,《草样年华》应该也读过,比较颓。网络小说一直都是充分的自由经济,这些年读过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从口味上来讲,并不喜欢西方调调的我能把《紫川》和《若星汉天空》读完,已经是很大的自我突破。有时候会因为没工夫看电视剧而去读原著小说,比如《历史的天空》、《人民的名义》。这么一说,想起当年似乎还读过《还珠格格》部呢……
随着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忙,悠哉游哉读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自从2007年注册豆瓣,豆瓣评分就成了重要的筛选条件。近些年每年大概读20本书,分两大类,首先是工作相关,包括技术类、管理类、行业历史和发展,这部分相对比较功利和实用,目的性强,其次是生活和兴趣类,小说看得少了,网络的每年还会追几部,社科的比较多,还有医疗保健的。多数时间读的还是流行的热点的,所以总体讲就是个俗人。有阵子下班回家,十字路口总能碰到卖盗版书的店铺和面包车摊点,买过不少盗版,嗯,也有卖旧书的,嗯,也有的是打折书。有的书摊老板相当专业,读过很多书,非常会推荐,能说出书好在哪儿,我就买过盗版的陈丹青《退步集》、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巴金的《随想录》、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物种起源》、《理想国》、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李敖各种杂文评论和王文华的各种押韵爱情小说。而如今这些“文化商人”如今都已风流云散不知踪迹了。
这几年跟着各种电商大促买了很多正版书,今年用“晒书房”APP登记了628本,估计这辈子是读不完了。虽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儿,但有些书,哪怕评分很高,错过了年岁,错过了心情,时过境迁,书是人非。毕竟在不同的年纪和人生阶段,适合看的书也是不同的,只希望自己在几十年后,还有书能读得津津有味吧。曾经给当当做图书推荐的产品经理提过一个点子,豆瓣要是做的话更好,就是按照书的深浅来推荐该买或者读哪些,简单比喻,我已经买了小学三年级辅导书,接下来应该是四年级的。等于把各类目的书做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图谱,就像是一棵大树,然后把每个人读过的书投射上去,推荐出来的应该有时间维度的脉络。
一直很习惯读纸书,用手机、电脑、阅读器的话,更适合浏览,比如看故事。并不习惯听别人“精讲”,也没学会速读,争取学会这些高效阅读的方法。读书是一种深度交流,每本书跟我的缘分可能也就1个月,对我的影响则可能几年甚至一辈子。今年终于看完了北条司的《天使心》第二季,大概以后不会再看长篇漫画了。在书里我们看世界,看历史,看奇观,看思想,和有趣的灵魂相遇,也是人生的一种美好。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界那么大,能看看,就多看看吧。
附:给公司读书俱乐部推荐的书单(部分)
历史传记
《从战争中走来》
《野心优雅》
《史蒂夫·乔布斯传》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夹边沟记事》
《邓小平时代》
架构设计
《聊聊架构》
《未来架构》
《大型网站技术架构 : 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
《架构即未来》
《架构整洁之道》
研发测试
《Head First 设计模式(中文版)》
《重构 : 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程序员的职业素养》
《代码整洁之道》
《颠覆完美软件 : 软件测试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人文社科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穷查理宝典 : 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
《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
万维钢
《智识分子 : 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高手》
《万万没想到 :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小说杂文
《三体》三部曲
《看上去很美》
《青铜时代》王小波
《三十六大》冯唐
《围城》
《1984》
科普健康
《上帝掷骰子吗?: 量子物理史话》
《自私的基因》
《癌症传》
《只有医生知道》系列
以下为前两年的读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