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我学韩语的缘起也是歌曲——高一那年的春天,我家对门的同学向我推荐了《我的野蛮女友》的主题曲《I Believe》。跟小时候的日本动画片一样,我又被动听的歌声和可爱的文字迷住了。那时我家已经有了互联网,所以找歌词并不难。我把歌词抄了下来,在食堂排队的时候,就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背着。
暑假的时候,我开始在网上查找资料,研究这种圈圈圆圆圈圈的文字。虽然学会了一点零星的知识(比如数数),但总觉得不系统。到了秋天的一个闲得没事儿干的周末,我终于到书店去买了一本《韩国语入门》,再一次踏上了像孩童般呀呀学语的征程。我还记得学过五六课之后,独立地造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时的那种兴奋。
我发现韩语的语法跟日语是基本一样的。于是在学完这本教材后,我从一个韩裔日本教授的网站(趙義成の朝鮮語研究室)上打印了一套教程,开始用日语学韩语。这套教程采用以“语基”为核心的一套术语来分析动词和形容词的变形,只用三言两语就解释清了各种不规则动词和形容词的变形方法,解决了我学习《韩国语入门》时的很多疑问。“语基”这套术语似乎只在日本流行,在中国很少听说,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有把这套术语引进中国的志向。
跟日语一样,我在高中期间学习韩语也是“独学而无友”,到了大学才开始接触韩国人。大一的时候我去蹭过一门语言学课,成功地搭讪了一个韩国妹子(其实也就只是说了几句话而已)。大二的时候有一位来自韩国的薛教授在清华教日语,我跟他结成语伴,他给我讲解过几部韩国电影的台词,我带他去买手机、游香山。这位教授回国的时候把自行车送给了我作礼物,我毕业的时候,又把它送给了班里留校读博的同学。
(送薛老师回国)
我的韩语的全盛时期是从大三开始的,在大三、大四两年,我结识了大量的韩国留学生。说到我与韩国留学生的友谊,还真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大三开学的时候,有个韩国留学生在食堂门口的宣传版上贴出广告,想找人学日语。正在教同学日语的我,就毫不犹豫地联系了。这位名叫全起彻的同学见到我之后颇为惊讶,他完全没想到会有一个中国人可以用韩语教他日语。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全起彻的学习风格跟我的教学方法相去甚远——我是以语法为线索来教的,但他完全不善于分析词形变化、句子结构。后来,我们的日语课就不了了之了。不过,全起彻同学是一个很有想法和领导力的人。他想在清华搞一个协会,促进中国同学和韩国同学的交流。经过我们半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成立了一个中韩交流协会。我们模仿日语朗读大赛的形式,举办了韩语朗读大赛,还举办了韩语角、韩国文化节等各种活动。
在办协会的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韩国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吃饭、K歌。可以说,在我学的各种语言中,韩语带给了我多的友谊。去年夏天我一个人去韩国玩。全起彻正在济州岛当兵,于是我们一起环岛旅游了一圈;协会的其他朋友们大都在首尔,于是我在首尔的几天也一直有朋友陪伴,毫不寂寞。我和朋友们在夏夜里吃火锅、喝咖啡,享受着具有韩国特色的豪放的友情。
(我和全起彻在济州日出峰)
来美国之后,我结识了一位名叫Jason的韩国大叔。这位码农大叔精力十分旺盛,经常组织网球、骑自行车等体育活动,我上个月还跟着他从华盛顿骑到了匹兹堡。Jason还常常在家里举办韩国料理party,参加party的人各自做一个菜带来并交流厨艺,我已经把炒年糕、海鲜葱饼、杂菜的手艺练得炉火纯青啦。吃完饭后,大家会一起看韩剧。说来也奇怪,我虽然学了不少韩语歌曲,但并没有怎么看过韩剧;我是在Jason家才体会到韩剧是多么精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参加party的外国人中韩语好的,我能听懂不少文字游戏一类的笑点,在大家都莫名其妙的时候跟Jason一起捧腹大笑。我在韩剧中学到了不少具有时代气息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且觉得,韩语基础越好的人,在韩剧中能学到的东西也越多。
(猜猜哪个是韩国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