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访史海峰小有波折,技术圈交际广泛的他推脱说“自己跟大多数人一样,虽然努力成为其中的少数,但没什么鹤立鸡群值得一书的”。
但《科创人》恰恰需要这样一位朋友现身说法,作为以记录科技创业者成长心路、缓解成长焦虑为己任的媒体,尝试寻找并分享不同起点、不同路径的成长模型是应有之义。
技术大道非一,成长之路千万,史海峰的人生经验大有其宝贵之处。
—
文| babayage
编辑 | 笑 笑
1997 ~ 2001大学
玩归玩,不逃课
很多科技创业者都比同龄人更早接触计算机或其他科技产品,考虑到主流成功创业群体的成长年代,这往往意味着特殊的机缘和不一般的家庭条件。
事实上,更多技术人的成长起点都更接近史海峰:大学之前没有碰过计算机,志愿被父母包办,填选计算机专业完全是因为“热门”,对计算机的一切了解都始于大学;后来才知道小霸王游戏机是八位机。
史海峰的大学生活没太大压力,那年代不担心就业,本人也没有考研计划,巴不得早点毕业赚钱自食其力。他认为自己还算自律,自律的定义就是“虽然也玩游戏,但是咱不逃课”。
2001年大四,去三元西桥老国展找工作,早上10点一头扎进去,再出来就是下午两三点,吃的就得是晚饭。当年的就业形势比如今宽裕得多,“北京户口并不难拿”这一条就羡煞今人;可也算不得太好,之前一年互联网门户大热,一个网站编辑的职位能开出7000元的天价月薪,到了2001年就过了年景,有的公司标价只有1500元/月+北京户口,爱来不来。
史海峰对工作也没太多执念,大致几条标准一划,没破底线就成:一是自认为适合对着电脑做开发,所以希望去软件企业;二对自由度有期待,不想去国企或科研院所;三是留在北京,得有户口。
阴差阳错之中,落户神州数码。
天赋技能点get:
自律:做好上课这种看似基础但常年坚持也不简单的小事;
求职:大城市,市场机制。
2001 ~2005 神州数码
新丁高效速成法:接电话
职业生涯的站,落在了如今被定义为“传统IT”的神州数码。
身处乙方企业,主要工作内容是本地化定制,那些年史海峰基本都在外地出差,一个城市短则三个月、长则一年,为甲方提供7*24小时贴身服务——传统IT=服务业。
史海峰的次献给了广州。在项目组驻地,他一边啃着书学习技术、了解项目,一边肩负起了接技术支持电话这件前辈们不太爱干的活。
接着接着,还接出心得来了:“接电话对于新手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首先你要听懂对方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询问对方没有提供的关键信息,接下来要么自己搞定问题、要么知道找谁去解决问题,协调流程,后还要给对方准确的反馈。”从铃声神经过敏症到云淡风轻,大概也就一两个月时间。
摸清了门路,便有余暇去汲取其他的营养。长期出差+项目制的工作方式,对于个人成长而言利弊都很鲜明:
利,全流程了解项目,向项目经理贴身学习的宝贵机会,“项目经理负责的内容可比现在常说的项目经理多多了,大小杂务都要过问,租房子、搬家、雇保姆、买东西、搞团(fu)建(bai)、旅游、体育运动、员工安全……还得控制项目成本,甚至负责回款。”
弊,对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来说,这个工作实在太孤单了。如前所述,新丁要做前辈不爱做的事,除了接电话便是后续维护——这意味着常驻异地许久。广州一年,郑州一年,一个人住过四室两厅,去甲方公司也就5分钟路程,每天早上在街对过的“肯德牛”吃个包子喝碗胡辣汤……仅仅是语言描述,就能感受到那种“纳米级”生活圈子带来的强烈孤独感。
靠着电视剧、电影和QQ聊天撑了几年,史海峰终还是跳槽到亚信,后者为他提供了一个不用出差的岗位。跳槽的决定性理由:买的房子交了,得盯装修,装完咱还得住进去。
天赋技能点get:
速成:不要计较技术细节,从入行开始就要尽快了解工作的整体流程。
拜师:要么正式找个师傅,要么勤快着跟前辈请教、多看多问多学。
求生:如果工作要长期在外,请学会:做饭、找片源、网聊。
2005 ~ 2012 亚信
倒逼出的全局思考
在亚信的6年零9个月时间里,史海峰完成了从程序员向架构师的蜕变。
在神州数码,大的项目覆盖西南八省一市,范围够大,但作为固定电话项目业务量有限。跳槽亚信后,进入北京移动CRM项目团队,这就意味着要服务2000万用户、每月订单数量超过500万。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对应着运营规格和投入成本也非同一般,全套国际COTS系统笑傲彼时电信圈,团队内动辄有行业专家驻组支持。这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团队,至今回想起那段堪比本科+研究生一起同窗的经历,史海峰都十分怀念和感恩。
高强度、高规格的工作环境,推动着史海峰个人不断进化。入职时只是一线员工,几年时间成为了EAI团队的Team Leader,将头些年贴身习得的《野生项目经理心法》实践了一番,大事小情安排的妥帖顺遂。
在亚信常年负责EAI——传统 IT 时代 SOA 理念的一种落地场景,作为枢纽把前后台的所有业务系统串起来。坐镇枢纽,容不得片面、片段式思维,全局观被迫成长,不但扩展了静态的格式视野,还积累下了系统架构多年迭代的经验。作为衔接部,与各个部门、合作伙伴间的摩擦也是不少,甚至爆发过激烈的争吵,吵来吵去倒是提升了心性境界:天下没有什么事能靠吵架解决。
2012年,互联网产业已经经历过几轮更迭,一直身处传统IT行业的史海峰早已有意试水新行业(也很坦率地承认有薪酬方面的考虑),深思熟虑之后,加入了已经上市的当当,担任架构师。
若干年后,架构师概念已经为全行业所熟知,史海峰在某技术大会上偶遇北京移动甲方同事,一位甲方领导说:就你原来干这工作,适合做架构师。
天赋技能点get:
格局:上下游的工作也许不在本职内,但了解得越多越有益。
心性:在一个领域沉下心做下去,你就会成为专家。
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吵架是的沟通。
2012 ~2018 当当+饿了么
在野蛮成长中沉淀自我
去当当,从带了十几个人的 Leader 变成单兵作战的架构师,有没有落差?“从传统 IT 到互联网,转型还没转明白呢,给你个团队带,受得了吗?”
2012 年的当当是这样的:作为老牌电商,后台系统还在使用.net,系统是多年来以自营图书逻辑为主野蛮生长起来的架构——总之,几百人的技术团队都在忙,但总体情况没人能说清楚。对于架构师而言,这是坏的状况,也是好的机遇,经过几场大小战役的磨合、了解了电商行业的运营、业务体系之后,史海峰逐渐摸清了当当的架构脉络。
2013年11月的一天,史海峰完成了一件至今仍觉得意的工作:他和另一位架构师振林用两晚时间,完整画出了当当的IT系统架构总图。100多个系统,各自承担的功能、负责的人员,一目了然。
将图呈给领导,领导当即给出指示:公司机密不能泄漏。仅仅几个月后,2014年初,史海峰便顺利通过述职答辩开始负责当当架构部。“个别系统肯定有人比我更懂,但全局系统,整个当当再没有人能比我更了解。”在他主持之下,架构部汇聚了许多的架构师,不仅参与了许多跨多条产品线的大型项目,还开源了三个项目(DubboX、Elastic-Job、Sharding-JDBC),当当架构部在技术圈内名声渐响。
在互联网的勃发生长,让史海峰印证了自己的长处、逐渐摸清了自己的定位与核心价值,也多少吃了些苦头。2016年,史海峰决定接受更高难度的挑战,跳槽至饿了么北京研发中心。作为日均订单超千万的公司,饿了么技术人员超过一千,技术架构非常复杂,对系统稳定度也有极其苛刻的要求。而且饿了么仍然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创业状态,变化很快,有的系统接手半年就停掉,创新的业务六天就要上线,真正理解了什么才是拥抱变化、为团队为公司负责。
天赋技能点get:
适应性:从传统IT到互联网、从电商到O2O。
领导力:负责从产品到运维的全职能团队。
价值观:踏实靠谱,大道至简,大巧不工。
史海峰并不讳言问题与错误,蜜糖砒霜,都是成长的营养。用技术架构演化的思维看待职场成长,人是不确定的、靠不住的、又是有潜能和创造力的,人总会犯错误,恰恰是在错误中成长,在挑战中突破。做技术其实很简单,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对商业有价值,对社会有效益,不必怕难,把大象装冰箱也只需要三步。不苛求上限,不放弃底线。每天看似平凡无奇的工作,亦能成就不凡。
作为技术宅,史海峰的爱好是看电影和美剧,每年读20本书,偶尔跑步、打羽毛球和不定期更新他的公众号“IT民工闲话”,并活跃在技术圈的各种分享交流活动中。
史海峰的成长经验总结:
要扬长补短,有些短板必须提高,否则就是阻碍。
找到并保持核心竞争力,持续进步。
看清趋势,离开舒适区,挑战自我。
做正确的事,不投机取巧,结硬寨打呆仗。
不恋过往,不负当下,不畏将来,必须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