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一篇【业务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业务的重要性,接下来的产品讨论更像一个微观的视角。因为业务触达用户是通过具体产品来完成的。精准定位你的目标用户,识别他们的核心需求,需要的产品来实现。
由于产品涉及的面太广,的产品经理更是具有十八般武艺,我这里仅仅从技术的视角出发,讨论学习的产品思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产品经理,但是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产品思维。
不管是传统IT时代的软件功能,还是互联网时代的产品需求,或者DT时代的数据算法(下一篇【数据篇】再讨论),都是一种服务。软件即服务,产品即服务,数据即服务的理念已经渐渐成熟。工业时代的强大生产力极大的满足了人类标准化的产品需求,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加入数据这种生产资料,将用更强的力量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服务。当前社会已经慢慢从工业时代过渡到服务时代,这个看服务业的GDP占比逐年提升,早已过半就知道。
从需求到服务的过程,是一种供需关系的反转,站在用户角度是一个主动到被动的过程,相当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升级。为了更好的留住你的用户,这需要我们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跟上时代的脚步。
回到程序员的世界来看,你是否有这种服务的意识呢?你服务的用户是谁?比如我们后端开发人员来讲,产品人员,前端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都是我们的用户......。你可以先回想一下之前为他们提供服务时的场景,接着再往下看。
产品人员是否频繁反馈你开发的功能有问题?你提供的接口是否老出问题?你的设计会不会让测试人员难以理解甚至不好测试?bug是不是经常被打回?每次部署是否要修改很多配置?提供的包为什么跑不起来等(虽然我相信在你的本地是可以跑起来的)?......这其中同理心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你只要占到对方的位置,结合他所处的上下文环境考虑,问题才能显现出来。比如我们小区的电梯里,被困求救电话设计的精致又显眼(显然是花了功夫的),可是大家在电梯里都没有信号。同理心不仅已成为当下先进的设计理念,更是你迈向成功的指引。
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价值是衡量标准。在目前供大于求、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国家层面在推动供给侧改革来提升附加值,个人层面我们也不应该太粗放,你所提供的价值输出直接体现了你的贡献。你需要时刻思考下自己提供的服务的价值在哪里,因为价格就在那里波动。
产品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涉及到商业模式,管理学,市场营销,设计学,心理学等,这里就不再深入下去了。不过它跟技术一样,都需要不停的研究学习,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理解,欢迎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