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完请刷新页面
取消
刷新

分享好友

×
取消 复制
构建产业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正确姿势
2020-03-24 13:47:43
引言
互联网下半场从ToC进入ToB阶段,玩法不再是烧钱拉流量转化变现,而是深入产业核心领域,通过技术提升生态链整合能力,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从而改变生产关系,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建设产业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技术的价值在于赋能商业本质,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服务好客户和行业成员,改造产业价值链,创造社会价值。
贝壳金服所处的居住金融领域,业务场景化强、个性化要求高、流程复杂、强监管,是典型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场景。构建产业互联网金融系统需要怎样的产研团队?具备怎样的金融科技能力?与ToC的玩法有哪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以一个供应链金融项目为例,分享构建产业互联网金融系统的一点经验,与大家交流。
全文6100字,阅读时间约12分钟。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有一种说法将ToC的互联网称为“消费互联网”,而将ToB的互联网称为“产业互联网”,ToC是消费端,ToB是生产端(供给侧)。
随着中国的大国崛起,近些年有很多新名词出现,比如“互联网+(也有+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IOT)”、“工业4.0”、“DT时代”、“共享经济”、“商业智能(还真不是原来的BI)”、“新零售”、“新制造”、“新能源”,或振聋发聩喧嚣一时,或偶露峥嵘归于沉寂。其中不少词汇都是本土原创,不再是Copy to China,比如“O2O”。
“产业互联网”也是中国人发明的,貌似没有太合适的官方英文翻译。毕竟GE发明的Industrial Internet已经被翻译成了工业互联网。工业和产业有啥区别?明显产业格局更大,层次更高!
互联网只是工具,不是一个行业或者产业,真要算行业的话,构建网络基础设施的公司才是,比如各大电信运营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以及我的老东家“中国互联网建筑师”——亚信。这几年云计算技术越来越成熟,业务能力与已经不限于计算、存储、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添砖加瓦,搭建起更牛的“商业操作系统”。
不管产业互联网这个名词的提出者是田溯宁还是马化腾,抑或哪位灵机一动把“工业以太网”转型升级的高人,也不用关注是否还有另外的平行互联网世界(比如政企互联网),随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普及化,各行各业的“+互联网”都是一个技术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的必然趋势,与几十年前的企业信息化一脉相承。
简单理解产业互联网就是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产品化、平台化、智能化,将A(AI)、B(BlockChain)、C(Cloud Computing)、D(Data Tech)、E(Edge Computing)这些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各种产业的落地场景,为行业注入新的动能,简称为“ABCDE+X”。技术的价值通过不断渗透,达到服务、支撑、驱动、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
如果同行竞对通过产业互联网改造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不想被淘汰的企业必须下场跟进。产业互联网一方面提高了行业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抬升了竞争门槛,树立起行业壁垒。当然没什么银弹能一招鲜吃遍天,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需要触网转型。

产业互联网的实现路径
产业互联网落地过程循序渐进,一般通过场景线上化-效率工具化-完整闭环-全渠道-产品化-平台化-智能化的路径实现点线面体的渗透改造,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即便大方向正确,步子太大先驱也可能成为先烈。
变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产业互联网是人类社会脱实入虚终虚实融合过程中的一环,简单容易的部分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消费互联网成了流量红利消退的红海,如今我们登上彼岸,抬头面对的是万仞高山。


ToB的四种理解
产业互联网的实现,就是构建ToB的基于互联网的业务系统。如何理解ToB?一般有两个维度,四种理解。
两个维度是指应用场景和建设方式,是面向垂直领域还是面向企业客户群体?是自建还是外采?还可以再进一步展开,自建是用外包还是自组技术团队?外采是有成熟产品还是需要定制化开发或者集成?是做甲方还是乙方?
广义的说ToB核心点在于应用场景覆盖的范围,指面向一个行业,提供整体方案而非只服务企业客户。做外包的是ToB没错,但不见得是产业互联网。

C端产品和B端产品的差别
在产品层面,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有非常大的差别,有人总结过ToB和ToC产品的十大差别,虽然并非完全贴合消费和产业场景,但可以作为借鉴,见下图。
其中重要的就是“核心”和“思维”,ToB注重效率和服务,解决复杂场景问题,聚焦大客户,对系统质量要求更高,ToC注重体验和流量,相对简单,易于扩张。习惯了C端思维再做B端产品很容易掉进坑里,怎么都不对。阿里和腾讯做战略转型就招募了许多传统IT服务厂商和咨询公司的人才,也是趟过了很多坑的领悟。互联网技术先进,但行业属性的差别并不是技术更新就能解决的。沿着“互联网思维”的惯性,意图通过“降维打击”给看起来很“传统”的产业带来“颠覆式创新”,往往事与愿违。建设产业互联网不是谁革谁的命,而是融合。

居住金融业务系统怎样构建

贝壳金服是专注于居住场景的金融科技服务商,以金融科技为核心驱动力,链接多家主流金融机构。在居住场景中服务各类用户的金融需求。
在居住场景中,金融服务的对象包括服务者、企业、消费者等,他们的需求是多样的。我们基于中台,通过不同的系统支持不同的产品,更好服务客户的需求。
居住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都有差别,业务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监管合规要求高。
第二、交易低频、客单价高、时效性强、链条长、有持续性、受行业周期影响明显。
第三、客户关系基于信任、敏感度高、粘性低、重度依赖线下场景服务、线性增长。
涉及到房屋这种兼具金融属性的不动产,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各地都有很强的地域性管理规范,各不相同,随时可能进行调整。平台型公司需要兼顾标准化和个性化,实施一城一策。
这样的业务特性对于系统要求很高,需要高稳定性、高准确度、高一致性,而且必须功能完善,具备自我监控能力,及时发现问题,更要能即时响应快速处理。从系统架构角度看,则要求前台友好、中台灵活、后台强大,才能够支持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
什么样的团队才能实现和维护这样的系统呢?有三个标准:
、有非常强的专业度,有职业精神、熟悉业务特性、有服务意识!
第二、具备良好的管理体系,技术规范、流程严谨、架构合理、数据驱动。
第三、能够不断沉淀、持续改进、形成专注垂直领域的专家团队,既懂居住领域,又懂互联网,更懂金融。

供应链金融项目实践
供应链金融基于产业供应链,立体获取各类信息流,围绕产业核心企业为上下游提供融资服务,解决产业链各环节差异带来的失衡问题,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供应链运转效率,促进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增强供应链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产业的协调发展。供应链金融以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以及预付款项融资三种模式为主,是产业互联网金融典型场景。

在居住领域供应链金融系统服务于B端企业,通过金融产品帮助企业缩短佣金结算时间,保障业务持续开展,提升从业人员稳定性,进而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这个创新业务系统的建设过程充分体现了产业互联网金融特色。项目从2019年1月启动,3月版上线,截至12月底共迭代大版本43个,小的发布就更多了,多一天上线四次。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整个团队群策群力加班加点,未发生延期上线和回滚,线上问题及时响应。在满意度调查中,有86.6%的内部用户对线上系统操作便捷性表示满意,91.14%的外部用户对线上问题处理结果及时效表示满意。 终2019年业务指标超额完成。

从总体上看,在2019年,项目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从无到有(1-4月)
从无到有意味着并没有成熟的业务模式和线下体系,因此并不是个典型的线下业务线上化的过程,而是线上线下齐头并进,需要持续对线下业务体系和流程进行梳理和抽象。业务模式在一个城市线下跑通只是步,终要铺开,业务系统建设同步启动齐头并进,从无到有总是艰难的,1月开始讨论需求,2月设计开发,3月测试完毕提前一天上线。业务团队对线上系统报以极大的期望,尽管业务流程逻辑复杂,各城市差异较多,始终坚定推进系统落地,坚信系统是业务快速拓城的基础,能避免依赖线下人工而出现的瓶颈。这样的信任非常难得,也给项目团队带来巨大压力,4月两个模块并行开发上线,从此多路并行作战成为常态。

第二阶段:新需求迭代与线上维护并行(5-8月)
业务主要分为申请、放款、还款三个阶段,而为了尽快支持业务,系统实现也分阶段进行,逐步替代线下操作,但原则是要上线完整的功能模块,否则线上线下混杂,用户体验糟糕不说,甚至可能提高操作成本,给业务带来反作用。系统一投入使用,马上面临大量的支持维护工作,发现bug要追查分析做hotfix,客户和前线业务的咨询要响应,原有设计更要根据业务使用情况做大量的变更。虽然项目团队有所扩充,维护工作还是占用了大部分人力,而下一阶段的需求已经排期迫在眉睫,这个阶段真是兵荒马乱接近极限。但线上业务量的增长和前线的要求,反而激发了团队的战斗力。
附一张甘特图,当时的多版本并发的激烈战况可见一斑。

第三阶段:系统逐步稳定与完善(9-12月)
随着业务主流程的线上化和业务模式逐步稳定,新的扩展需求接踵而来,城市个性化流程、移动端、优惠券、对账单、嵌入合作系统、对接关联平台,这些都是为了促进业务增长,提升人效,同样刻不容缓。随着业务团队规模增长,需求越来越多,而且更加分散,需要合理拆分模块,权衡需求优先级,调整研发节奏,不再以实现功能为目标。需求总是做不完的,线上业务量不断增长,系统的稳定性、可监控性、可维护性、性能都面临更大考验。新需求可能影响系统原有功能,必须确保质量,回归测试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前期狂飙突进遗留的技术债需要偿还,否则一旦爆发,将给业务带来巨大损失。金融是钱的生意,系统的问题可能直接体现在金钱之上,容不得半点闪失。


复盘总结

挑战
  1. 公司个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
  2. 业务流程复杂,涉及角色多,沟通链路长,技术团队与实际业务场景有较大距离,缺乏对业务的充分理解,新业务难度更大。
  3. 业务前期处于探索试错阶段,模式、流程不断变化,不确定性强,提出的需求可能不是实际痛点,甚至要多次迭代才能找对真正的用户需求点。
  4. 业务节奏快,需求急、倒排期,技术团队人力有限,时间紧,任务重,设计粗,多版本并行,细节模糊,交互也不清晰,需要反复沟通。
  5. 系统规模大了之后,新需求对原有功能影响整体评估不足,迭代功能点产出会显得有所下降。

应对
  1. 创业心态,拥抱变化,业务增长就是大的肯定。
  2. 技术团队与业务团队共同成长,持续积累业务知识,在这方面产品经理责无旁贷,要形成自己的产品思路,在关键时刻还要及时补位,从系统整体把握需求,不能成为传声筒。
  3. 产品经理深入到一线进行调研,与金融产品、运营紧密配合,直接对接需求方,与相关财务、合规等团队保持沟通,减少中间环节,根据需求从系统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4. 业务相对稳定后,全员参加业务知识考试,强化对业务的理解认知。
  5. 在迭代中确保前期沟通到位,对需求有完整的理解。
  6. 复用人力,从兄弟部门借调人手,通过流程和技术提高效率。
  7. 加班!加班!加班!包括周末、节假日。——这也是创业的常态。


亮点
  1. 团队成员责任心强,态度积极,凝聚力强,干劲十足。
  2. 团队Leader经验丰富,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3. 保持紧张有序合理分工,项目迭代有条不紊,守住软件工程底线,多次提前上线。
  4. 搭建了可复用的放还款服务,并提供给其他业务系统使用,节省了研发和维护成本。
  5. 采用新的前端框架、工作流、复用组件、模板配置化,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开发。
  6. 在测试维度提前过测试用例,采用分批提测,应用自动化测试进行回归,通过小组测试点会议确保交叉测试完整性。
  7. 遇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开拓新场景、新流程。
  8. 与金融产品、风控、合规、财务等部门严格按照监管标准梳理需求涉及系统,抽象业务模型,沉淀供应链金融核心能力,从核心企业上下游关系到合作项目、应付账款确权、申请审核、放款还款、风控、具备业务扩展性。
  9. 所有接口都有文档及进行评审,提测后集中CodeReview。
  10. 坚持每日站会和大版本复盘,项目经理空缺时,产品经理和ScrumMaster主导项目流程。

  1. 有时业务流程在系统上完成后,并不能太好的得到业务使用,效果不好。
  2. 系统设计上停留在功能设计上,缺少对用户的理解。
  3. 排期紧张,产品原型文档有遗漏。
  4. 设计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反馈和考虑解决重点问题,会有待优化项遗留。
  5. 有些细节性交互需求比较模糊,会造成误解。
  6. 使用说明不够突出,有用户反馈找不到。
  7. 全力进行业务开发,质量和性能方面投入不足。
  8. 文档不统一,多版本缺乏汇总。
  9. 依赖服务并发情况出错,缺少补偿机制。
  10. 产品、研发、测试在沟通过程中,衔接环节不够紧密,理解不一致或信息丢失。
  11. 涉及金额计算的逻辑,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易评估变更影响。

经验
  1. 从0到1的创新业务,优先级把控上以先有后优为原则,先满足基本的业务需求,后续完善和优化。
  2. 重要问题都用jira记录跟踪,沟通的时候需要产品、研发、测试都在,沟通环节多留痕,多确认,有闭环思维。
  3. 测试工程师通过代码走查,查看开发修改的逻辑,涉及金额计算部分回归的时候列为重点照顾对象,用Excel公式作为验证工具。
  4. 从整体流程和用户层面考虑设计及交互,交互要简单且连贯,整体视觉要好,产品核心页面核心要突出,有层次;
  5. 在设计过程中,对技术债心中有数,有序迭代优化。
  6. 不管是遇到需求问题、技术问题、对接配合问题都要多跑多沟通,问题越沟通越明了。
  7. 自动化一定要跟上,哪怕多一个测试案例,也可以提效。
  8. 在系统流程频繁变更的情况下,从产品到研发到测试,每一级重点考虑对原先版本的破坏性。
  9. 业务方期望提前上线,要顶住压力,讲明风险和成本,并提供可选方案。



构建产业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正确姿势
1.客户,业务为王,切忌以为自己是典型用户,脱离实际,创造伪需求,要脚底沾泥。不懂业务一定做不好系统。
2.聚焦业务指标,力出一孔,切忌求大求全,企图一蹴而就,一定要快、准、狠、稳!解决真正的痛点。
3.持续沉淀,抽象业务模型和可复用服务、组件,根据业务拆解,细化系统指标,分析问题,不断优化,快速响应变化。
4.总结行业佳实践,贯穿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规范等环节,提升线上化程度,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优势。

总结
经过一年半的探索实践,我们完成了面向居住领域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能力布局,包括基础能力和业务应用,实现系统化落地。打造了熟悉居住金融企业端业务的产品技术团队,沉淀了内外部协作机制,形成了踏实靠谱能打胜仗的战斗力。
对于产业互联网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企业节点,我们近距离地去理解场景的特性,理解产业的痛点,把握客户的需求,通过线上化金融服务,确保入口统一、便捷友好、提高效率、抓手助力,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未来我们将持续完善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提炼数据模型、总结典型流程、抽象技术组件,持续优化,为居住产业中的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穿越周期。
总而言之,建设产业互联网金融要有真正懂业务的专业团队,过硬的技术能力,符合行业标准的规范,有态度、有能力、有方法,以及不断沉淀持续优化的正循环机制。
在此,感谢我们可爱的技术团队,感谢业务团队,感谢各职能团队,感谢横向合作的兄弟部门,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产业互联网金融系统建设道阻且长,掌握了正确姿势必将先人一步攀上高峰。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未来光芒万丈,让我们乘风破浪,星途启航!

分享好友

分享这个小栈给你的朋友们,一起进步吧。

IT民工闲话
创建时间:2020-02-12 16:10:12
讲述IT民工自己的故事 关注行业发展/系统架构/职业成长/架构师/技术领导力的一切,一起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展开
订阅须知

• 所有用户可根据关注领域订阅专区或所有专区

• 付费订阅:虚拟交易,一经交易不退款;若特殊情况,可3日内客服咨询

• 专区发布评论属默认订阅所评论专区(除付费小栈外)

栈主、嘉宾

查看更多
  • Pegasus,IT民工
    栈主

小栈成员

查看更多
  • 栈栈
  • 58沈剑
  • 唐川ITPUB
  • 墨汁一口闷
戳我,来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