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如何保持mysql和redis中数据的⼀致性”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什么是“⼀致性”,以及不同缓存 策略下出现的”不⼀致“问题,才能提出⽅法解决这种”不⼀致“,进⽽达到”数据的⼀致性“。
⾸先,“数据⼀致”⼀般指的是:缓存中有数据,缓存的数据值 = 数据库中的值。
但根据缓存中是有数据为依据,则”⼀致“可以包含两种情况:
- 缓存中有数据,缓存的数据值 = 数据库中的值
- 缓存中本没有数据,数据库中的值 = 新值(有请求查询数据库时,会将数据写⼊缓存,则变为上⾯的“⼀ 致”状态)
”数据不⼀致“:缓存的数据值 ≠ 数据库中的值;缓存或者数据库中存在旧值,导致其他线程读到旧数据
根据是否接收写请求,可以把缓存分成读写缓存和只读缓存。
只读缓存:只在缓存进⾏数据查找,即使⽤ “更新数据库+删除缓存” 策略;
读写缓存:需要在缓存中对数据进⾏增删改查,即使⽤ “更新数据库+更新缓存”策略。
只读缓存:新增数据时,直接写⼊数据库;更新(修改/删除)数据时,先删除缓存。
后续,访问这些增删改的数据时,会发⽣缓存缺失,进⽽查询数据库,更新缓存。
- 新增数据时 ,写⼊数据库;访问数据时,缓存缺失,查数据库,更新缓存(始终是处于”数据⼀致“的状态, 不会发⽣数据不⼀致性问题)
- 更新(修改/删除)数据时 ,会有个时序问题:更新数据库与删除缓存的顺序(这个过程会发⽣数据不⼀致性问题)
在更新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如下问题:
- ⽆并发请求下,其中⼀个操作失败的情况
- 并发请求下,其他线程可能会读到旧值
因此,要想达到数据⼀致性,需要保证两点:
- ⽆并发请求下,保证A和B步骤都能成功执⾏
- 并发请求下,在A和B步骤的间隔中,避免或消除其他线程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针对有/⽆并发场景,进⾏分析并使⽤不同的策略。
A. 无并发情况
⽆并发请求下,在更新数据库和删除缓存值的过程中,因为操作被拆分成两步,那么就很有可能存在“步骤1成功, 步骤2失败”的情况发⽣(由于单线程中步骤1和步骤2是串⾏执⾏的,不太可能会发⽣“步骤2成功,步骤1失败”的情况)。
(1)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2)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解决策略:
a.消息队列+异步重试
⽆论使⽤哪⼀种执⾏时序,可以在执⾏步骤1时,将步骤2的请求写⼊消息队列,当步骤2失败时,就可以使⽤重试策略,对失败操作进⾏“补偿”。
具体步骤如下:
- 把要删除缓存值或者是要更新数据库值操作生成消息,暂存到消息队列中(例如使⽤ Kafka 消息队列);
- 当删除缓存值或者是更新数据库值操作成功时,把这些消息从消息队列中去除(丢弃),以免重复操作;
- 当删除缓存值或者是更新数据库值操作失败时,执⾏失败策略,重试服务从消息队列中重新读取(消费)这些消息,然后再次进⾏删除或更新;
- 删除或者更新失败时,需要再次进⾏重试,重试超过的⼀定次数,向业务层发送报错信息。
b.订阅Binlog变更日志
- 创建更新缓存服务,接收数据变更的MQ消息,然后消费消息,更新/删除Redis中的缓存数据;
- 使⽤ Binlog 实时更新/删除Redis 缓存。利⽤Canal,即将负责更新缓存的服务伪装成⼀个MySQL 的从节点,从 MySQL 接收 Binlog,解析 Binlog 之后,得到实时的数据变更信息,然后根据变更信息去更新/删除 Redis 缓存;
- MQ+Canal策略,将Canal Server接收到的Binlog数据直接投递到MQ进⾏解耦,使⽤MQ异步消费Binlog日志,以此进⾏数据同步;
不管⽤ MQ/Canal或者MQ+Canal的策略来异步更新缓存,对整个更新服务的数据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都⽐较⾼,如果产⽣数据丢失或者更新延时情况,会造成MySQL和Redis 中的数据不⼀致。因此,使⽤这种策略时,需要考虑出现不同步问题时的降级或补偿方案。
B. 高并发情况
使⽤以上策略后,可以保证在单线程/⽆并发场景下的数据⼀致性。但是,在⾼并发场景下,由于数据库层⾯的读写并发,会引发的数据库与缓存数据不⼀致的问题(本质是后发⽣的读请求先返回了)
(1)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假设线程 A 删除缓存值后,由于⽹络延迟等原因导致未及更新数据库,⽽此时,线程 B 开始读取数据时会发现缓存缺失,进⽽去查询数据库。⽽当线程 B 从数据库读取完数据、更新了缓存后,线程 A 才开始更新数据库,此时,会导致缓存中的数据是旧值,⽽数据库中的是新值,产⽣“数据不⼀致”。其本质就是,本应后发⽣的“B线程读请求” 先于“A线程-写请求”执⾏并返回了。
或者
解决策略:
a.设置缓存过期时间 + 延时双删
通过设置缓存过期时间,若发⽣上述淘汰缓存失败的情况,则在缓存过期后,读请求仍然可以从DB中读取新数据并更新缓存,可减⼩数据不⼀致的影响范围。虽然在⼀定时间范围内数据有差异,但可以保证数据的终⼀致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延时双删进⾏保障:在线程 A 更新完数据库值以后,让它先 sleep ⼀⼩段时间,确保线程 B 能 够先从数据库读取数据,再把缺失的数据写⼊缓存,然后,线程 A 再进⾏删除。后续,其它线程读取数据时,发现缓存缺失,会从数据库中读取新值。
redis.delKey(X)
db.update(X)
Thread.sleep(N)
redis.delKey(X)
sleep时间:在业务程序运行的时候,统计下线程读数据和写缓存的操作时间,以此为基础来进⾏估算
注意:如果难以接受sleep这种写法,可以使⽤延时队列进⾏替代。
先删除缓存值再更新数据库,有可能导致请求因缓存缺失而访问数据库,给数据库带来压力,也就是缓存穿透的问题。针对缓存穿透问题,可以⽤缓存空结果、布隆过滤器进⾏解决。
(2)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如果线程 A 更新了数据库中的值,但还没来得及删除缓存值,线程 B 就开始读取数据了,那么此时,线程 B 查询缓存时,发现缓存命中,就会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旧值。其本质也是,本应后发⽣的“B线程-读请求”先于“A线程-删 除缓存“ 执行并返回了。
或者,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案下,“读写分离 + 主从库延迟”也会导致不⼀致:
解决方案:
a.延迟消息
凭借经验发送「延迟消息」到队列中,延迟删除缓存,同时也要控制主从库延迟,尽可能降低不⼀致发⽣的概率。
b.订阅binlog,异步删除
通过数据库的binlog来异步淘汰key,利⽤⼯具(canal)将binlog⽇志采集发送到MQ中,然后通过ACK机制确认处理 删除缓存。
c.删除消息写入数据库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删除确认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有可能导致请求因缓存缺失⽽访问数据库,给数据库带来压⼒,也就是缓存穿透的问 题。针对缓存穿透问题,可以⽤缓存空结果、布隆过滤器进⾏解决。
d.加锁
更新数据时,加写锁;查询数据时,加读锁
保证两步操作的“原⼦性”,使得操作可以串⾏执行。“原⼦性”的本质是什么?不可分割只是外在表现,其本质是多个资源间有⼀致性的要求,操作的中间状态对外不可见。
建议:
优先使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的执行时序,原因主要有两个:
1. 先删除缓存值再更新数据库,有可能导致请求因缓存缺失⽽访问数据库,给数据库带来压力; 2. 业务应用中读取数据库和写缓存的时间有时不好估算,进⽽导致延迟双删中的sleep时间不好设置。
读写缓存:增删改在缓存中进⾏,并采取相应的回写策略,同步数据到数据库中
- 同步直写:使⽤事务,保证缓存和数据更新的原⼦性,并进⾏失败重试(如果Redis 本身出现故障,会降低 服务的性能和可⽤性)
- 异步回写:写缓存时不同步写数据库,等到数据从缓存中淘汰时,再写回数据库(没写回数据库前,缓存发生故障,会造成数据丢失) 该策略在秒杀场中有⻅到过,业务层直接对缓存中的秒杀商品库存信息进⾏操作,⼀段时间后再回写数据库。
⼀致性:同步直写 > 异步回写
因此,对于读写缓存,要保持数据强⼀致性的主要思路是:利⽤同步直写
同步直写也存在两个操作的时序问题:更新数据库和更新缓存
A. 无并发情况
B. 高并发情况
有四种场景会造成数据不⼀致:
针对场景1和2的解决⽅案是:保存请求对缓存的读取记录,延时消息⽐较,发现不⼀致后,做业务补偿
针对场景3和4的解决⽅案是:对于写请求,需要配合分布式锁使用。写请求进来时,针对同⼀个资源的修改操作,先加分布式锁,保证同⼀时间只有⼀个线程去更新数据库和缓存;没有拿到锁的线程把操作放⼊到队列中,延时处理。⽤这种⽅式保证多个线程操作同⼀资源的顺序性,以此保证⼀致性。
其中,分布式锁的实现可以使⽤以下策略:
上述策略只能保证数据的终⼀致性。
要想做到强⼀致,常见的⽅案是 2PC、3PC、Paxos、Raft 这类⼀致性协议,但它们的性能往往⽐较差,⽽且这 些⽅案也⽐较复杂,还要考虑各种容错问题。
如果业务层要求必须读取数据的强⼀致性,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暂存并发读请求
在更新数据库时,先在 Redis 缓存客户端暂存并发读请求,等数据库更新完、缓存值删除后,再读取数据,从而保证数据⼀致性。
(2)串行化
读写请求入队列,⼯作线程从队列中取任务来依次执⾏
- 修改服务Service连接池,id取模选取服务连接,能够保证同⼀个数据的读写都落在同⼀个后端服务上
- 修改数据库DB连接池,id取模选取DB连接,能够保证同⼀个数据的读写在数据库层⾯是串行的
(3)使用Redis分布式读写锁
将淘汰缓存与更新库表放入同⼀把写锁中,与其它读请求互斥,防⽌其间产⽣旧数据。读写互斥、写写互斥、读读共享,可满⾜读多写少的场景数据⼀致,也保证了并发性。并根据逻辑平均运⾏时间、响应超时时间来确定过期时间。
public void write() {
Lock writeLock = redis.getWriteLock(lockKey);
writeLock.lock();
try {
redis.delete(key);
db.update(record);
} finally {
writeLock.unlock();
}
}
public void read() {
if (caching) {
return;
}
// no cache
Lock readLock = redis.getReadLock(lockKey);
readLock.lock();
try {
record = db.get();
} finally {
readLock.unlock();
}
redis.set(key, record);
}
针对读写缓存时:同步直写,更新数据库+更新缓存
针对只读缓存时:更新数据库+删除缓存
较为通用的⼀致性策略拟定:
在并发场景下,使⽤ “更新数据库 + 更新缓存” 需要⽤分布式锁保证缓存和数据⼀致性,且可能存在”缓存资源浪费 “和”机器性能浪费“的情况;⼀般推荐使用“更新数据库 + 删除缓存”的⽅案。如果根据需要,热点数据较多,可以使用“更新数据库 + 更新缓存”策略。
在“更新数据库 + 删除缓存”的⽅案中,推荐使⽤推荐⽤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策略,因为先删除缓存可能 会导致⼤量请求落到数据库,⽽且延迟双删的时间很难评估。
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策略中,可以使⽤“消息队列+重试机制”的⽅案保证缓存的删除。并通过“订阅binlog”进⾏缓存比对,加上⼀层保障。
此外,需要通过初始化缓存预热、多数据源触发、延迟消息⽐对等策略进⾏辅助和补偿。
【多种数据更新触发源:定时任务扫描,业务系统 MQ、binlog 变更 MQ,相互之间作为互补来保证数据不会漏更新】
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的问题细节,以保证缓存系统的可⽤性、健壮性与⾼效性
(1) k-v大小的合理设置
Redis key大小设计: 由于⽹络的⼀次传输MTU⼤为1500字节,所以为了保证⾼效的性能,建议单个k-v⼤⼩不超过1KB,⼀次 ⽹络传输就能完成,避免多次⽹络交互;k-v是越⼩性能越好
Redis 热key:(1) 当业务遇到单个读热key,通过增加副本来提⾼读能⼒或是⽤hashtag把key存多份在 多个分⽚中;(2)当业务遇到单个写热key,需业务拆分这个key的功能,属于设计不合理-当业务遇到热分片,即多个热key在同⼀个分片上导致单分片cpu⾼,可通过hashtag⽅式打散
[引自腾讯云技术分享]
(2) 避免其他问题导致缓存服务器崩溃,进而简直导致数据⼀致性策略失效
缓存穿透、缓存击穿、缓存雪崩、机器故障等问题
(3)方案选定的思路
- 确定缓存类型(读写/只读)
- 确定⼀致性级别
- 确定同步/异步⽅式
- 选定缓存流程
- 补充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