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mysql每次索引优化是有成本的,先看全表扫描成本,在看索引扫描成本,后选出小成本,每次访问页的成本量大概是1,读取和效验数据是否符合条件,成本大概是0.2,读取和效验数据和文件排序等称为CPU成本,查询页等称为I/O成本。可以用show index from tb,来看表都有什么数据,其中cardinality表示重复率,比较重要
连接查询成本
为了连接表,我们在创建一个和single_table一样的表,single_table2,简称s2。
Condition filtering介绍
我们前面说过连接查询主要要查驱动表和被驱动表,被驱动表的查询次数,取决于驱动表查询出来的数据行数,所以成本为:
多次查询被驱动表成本
我们把驱动表查询出来的数据称为驱动表的扇出(fanout),显然扇出越小,被驱动查询次数越少,成本越低,所以成本可以看这个扇出值:
SELECT * FROM single_table AS s1 INNER JOIN single_table2 AS s2;
显然这是驱动表全表查询,我们前面统计了s1的数据9693行,所以扇出值为9693。
SELECT * FROM single_table AS s1 INNER JOIN single_table2 AS s
WHERE s1.key2 >10 AND s1.key2 < 1000;
此处很显然用key2二级索引查询,我们前面计算了此区间的值由95条数据,所以扇出值是95。
但下面的sql就比较麻烦:
SELECT * FROM single_table AS s1 INNER JOIN single_table2 AS s2
WHERE s1.common_field > 'xyz';
这里因为加了个非索引过滤值,查询优化器又不会真的去查询,只会猜9693有多少条数满足。
SELECT * FROM single_table AS s1 INNER JOIN single_table2 AS s2
WHERE s1.key2 > 10 AND s1.key2 < 1000 AND
s1.common_field > 'xyz';
这里就是在前面的区间95条的基础上,再猜多少符合非索引过滤的条件。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表达很多情况下,驱动表的扇值需要猜:
使用全部查询,计算扇出满足过滤条件时。
使用索引执行单表查询,那么需要把其他过滤条件计算满足多少。
Mysql吧这种猜的过程就叫做condition filter。
两个表连接的成本分析
连接查询的计算公式,总成本 = 单词访问驱动表成本 + 驱动表扇出 + 单次访问被驱动表成本。
对于左连接和右连接,驱动表是固定的,只要分别为驱动表和被驱动表找到优的解决方法。
可对于内连接,驱动表和被驱动表是可以互换的,所以考虑两个方面,不同表作为驱动表成本不同,取优
SELECT * FROM single_table AS s1 INNER JOIN single_table2 AS s2
ON s1.key1 = s2.common_field
WHERE s1.key2 > 10 AND s1.key2 < 1000 AND
s2.key2 > 1000 AND s2.key2 < 2000;
很显然,内连接更麻烦一些,上面是一个内连接sql,
以s1为驱动表的话:
先用索引确定驱动表的扇值,就是s1.key2>10 and s1.key2<1000的扇值。然后查询s2的条件就是 s.common_field = 值 和>1000 and <2000的两个条件,这时候可以选择全表查询或者索引查询+回表,我们假设索引成本更低。
这时候就是s1表key2的成本 + s1的扇出 * 使用s2.key2的访问成本
以s2为驱动表的话:
先用所以s2.key2确定扇出,然后根据扇出值,查询s1的条件就是s1.key1 = 值 和 > 10 and <1000,这里个是ref访问,第二个是range访问,一般来说ref会快很多,所以我们这里默认采用个。
这时候成本 = s2表key2的成本 + s2的扇出 * 使用s1.key1的ref访问成本
从上面可以看出,成本主要来自扇出 个 被驱动表的访问成本,所以优化器会选择扇出更小和被驱动表访问成本更低的来查询。
多表连接成本分析
对于两个表连接,连接顺序:2*1 = 2
对于三个表连接,连接顺序:3*2*1 = 6
对于四个表连接,连接顺序:4*3*2*1=24
这种n的阶层连接顺序也就是叫n!
那么每次都全部分析一遍不是很耗费成本吗?mysql有几种解决办法:
提前结束计算:比如ABC三个表连接,维护一个全局低成本变量,当ABC成本已经低时候,bc计算的成本大于低成本就直接取消,不计算bcd了。
系统变量optimizer_search_depth:mysql设置了当前变量,若越大,成本分析越,越有好的执行结果,但耗时,否则得不到好的执行结果,但很节约时间。
启发式规则:mysql有启发式规则和系统变量,凡事不满足这些规则的,直接不分析,这样也导致会错失优执行计划。
调节成本常数
我们前面介绍了两个成本常量,一个是刷新页为1.0,一个是cpu排序或者读取效验数据是0.2,我们可以从数据库看到这两张表。
mysql> SHOW TABLES FROM mysql LIKE '%cost%';
+--------------------------+
| Tables_in_mysql (%cost%) |
+--------------------------+
| engine_cost |
| server_cost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我们在章说过,一条语句执行分为server和存储引擎。
Server管理:连接管理,查询缓存,语法解析,sql优化等,这里是没有涉及到数据的,也就是和操作引擎没有关系,所以这些操作的成本常量都在server.cost表里。
mysql> SELECT * FROM mysql.server_cost;
+------------------------------+------------+---------------------+---------+
| cost_name | cost_value | last_update | comment |
+------------------------------+------------+---------------------+---------+
| disk_temptable_create_cost | NULL | 2021-03-14 10:20:20 | NULL |
| disk_temptable_row_cost | NULL | 2021-03-14 10:20:20 | NULL |
| key_compare_cost | NULL | 2021-03-14 10:20:20 | NULL |
| memory_temptable_create_cost | NULL | 2021-03-14 10:20:20 | NULL |
| memory_temptable_row_cost | NULL | 2021-03-14 10:20:20 | NULL |
| row_evaluate_cost | NULL | 2021-03-14 10:20:20 | NULL |
+------------------------------+------------+---------------------+---------+
6 rows in set (0.02 sec)
Cost_name:名称。
Cost_Value:对应的值,null表示默认值。
后面两个表示后更新时间和注释。
Dis_temptable_create_cost:默认值40.0,创建磁盘临时表成本,增大这个值,会让磁盘尽量少的创建临时表
Dis_temptable_row_cost:默认值1.0,向磁盘写入或者读取一条数据,增大这个值,会让磁盘尽量少的创建临时表。
Key_compare_cost:默认值0.1,两条记录作比较,多用在操作顺序上,增大这个值会提升filesort成本,让优化器更倾向使用索引排序而不是filesort。
Memory_temptable_create_cost:默认值2.0,创建基于内存的临时表成本,如果增大,优化器会尽力创建少的内存临时表。
Memory_temptable_row_cost:默认值0.2,向内存写入或者读取一条数据,如果增大,优化器会尽力创建少的内存临时表。
Row_evaluate_cos:默认值0.2,这是一直用于检测一条记录是否符合搜索条件成本,若增大,会倾向全盘扫描
注意:mysql在执行distinct查询,分组查询,union等特殊查询时候,会在内部创建临时表,比如distinct查询会先在内部建一个unique索引的临时表,吧结果集放入这个表中,临时表在内存创建还是在磁盘创建,取决于数据量的大小,太大就只能在磁盘上创建。
如果想修改他当然是可以修改的,但修改完之后需要执行刷新语句:
UPDATE mysql.server_cost
SET cost_value = 0.4
WHERE cost_name = 'row_evaluate_cost';
//刷新语句
FLUSH OPTIMIZER_COSTS;
当然若想改回默认值,直接set null就好,然后执行flush optimizer_costs。
engine_cost表如下:
mysql> select * from mysql.engine_cost;
+-------------+-------------+------------------------+------------+---------------------+---------+
| engine_name | device_type | cost_name | cost_value | last_update | comment |
+-------------+-------------+------------------------+------------+---------------------+---------+
| default | 0 | io_block_read_cost | NULL | 2021-03-14 10:20:20 | NULL |
| default | 0 | memory_block_read_cost | NULL | 2021-03-14 10:20:20 | NULL |
+-------------+-------------+------------------------+------------+---------------------+---------+
2 rows in set (0.01 sec)
与前面相比,这里多了两列:
engine_name:指使用搜素引擎的名字,default默认全部适用
device_type:指使用的设备,固态硬盘还是机械硬盘0表示默认。
Io_block_read_cost:默认值1.0,从磁盘上读取一块对应的成本。在innodb引擎块就是页的概念,不过对于mySIMA来说,4096为一块。增大这个会加重I/O成本,让优化器倾向索引查询而不是全表查询。
Memory_block_Read_cost:默认值1.0,从内存读取一块的成本。
这里为什么内存和磁盘读取是一样的成本呢,因为mysql不能区分当前数据到底在内存还是在磁盘。。 0.0
同理也可以更改这些数据。
文章来源:知乎平台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41185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