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王总,您好!很荣幸有机会采访您,先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
我的经历比较复杂。出生和成长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个小地方,1997去北京上大学,2001年从清华本科毕业进入IT行业,至今21年了。做了7年纯码农,之后就在产品、研发、运营、运维、业务拓展等多个部门之间轮岗。工作过的公司也横跨多个领域,从偏向消费端的eBay到偏向企业端的西门子,从偏向产品的SaaS公司到偏向技术的VMware,当然还有转型期的腾讯,也包括自己创立或者参与创立的多个公司。同时,也在中德美三个国家的五六个城市生活工作过多年。总结一下,就是流浪的少年、好奇的青年、斜杠的中年。
问题 2:您于2021年初创立了矩阵起源,请问是基于怎样一种考虑或者契机促使您做的这个决定?
我一直都有创业梦想,大学里就开始创业,2008年也二度创业过两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创业了。从各个维度来看时机也是比较成熟了,我也不想让自己继续遗憾下去,当然也是想了很久以后作出了这个决定。
问题 3:您之前在腾讯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现在创业后主要负责的模块是?
我之前负责腾讯云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品线,管理相关的产品、研发、运营、售前、售中和售后团队。目前创办的矩阵起源公司则聚焦在数据库这一专业领域上。作为公司的CEO,我想我和别的CEO也没什么差别,找方向订战略、找人才建团队,找资金搞运营。
问题4:当初为什么考虑进入数据库这个领域?和之前腾讯云和硅谷的工作的经历相关吗?
是的,人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和过去的经历经验是分不开的。过去十几年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经历,让我觉得未来十年基础硬科技是社会需要发展和创新的技术;而在这其中的数据库或者数据管理系统又是有前景和想象空间的领域之一;加上我本人及其创始团队在相关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兴趣热情,终让我们选择了新一代数据库这个创业的方向。
问题 5:您对未来国产数据库的发展是否看好?有哪些商业化建议?
我对国内基础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充满信心,数据库只是趋势当中的重要一部分。我们都知道,基础技术的突破一般都是由理论创新加上应用场景推动的。5G、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和机器人、产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和元宇宙这些新场景不断落地和成熟,国家这几年又对研发投入很大,这些都会为未来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足够坚实的基础和足够广阔的市场。我们企业要做的,就是踏实做技术、做产品,更好的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为社会为客户创造足够多的价值,那么商业化的成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问题6:国内基础技术的发展和海外相比,发展拐点是否已经到来?
国内工业产业规模和密度处于世界前列,目前又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这需要与之匹配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有着这独一无二的应用场景,国内完全有可能实现“换道超车”,成为下一代信息基础技术的发源地。
问题 7:基于您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您觉得整个信息行业未来数十年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矩阵起源准备怎么做?
具体细节上当然很难预料,但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信息来自于数据,有价值的信息来自于对数据的不断的加工和处理。数十年来IT基础设施都是围绕数据的采集、感知、存储、传输和处理在不断的迭代和进步。从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孪生的趋势,到近元宇宙的热度,都可以清晰的看到人们正在努力的加速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将越来越多的物理世界细节,映射到数字世界里去,这必然带来数据采集和交互形式、数据规模、数据类型和数据处理方式的爆炸式增长和颠覆式变化。围绕这些变化,一定会有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企业出现。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反复论证用户和客户的真正需求,才能确保跟上这个趋势,不被时代抛下。
问题 8:怎样才能更好的对海量数据进行可靠低成本的存储和智能化的价值挖掘?
这是一个复杂又简单的问题。简单是因为计算和存储的成本是容易得出的,然而用户和应用的需求总是很复杂的,有的用户要求成本低,有的用户要求性能优先,有的又要求准确优先,还有很多其他看似细小而繁琐的需求。矩阵起源的初衷想把这种复杂隐藏起来,用一个统一的极简的数据库系统MatrixOne,来服务各种用户的各种需求。用一句形象的话说,我们想做一个能够灵活变形的“数据库”,像一个“流体机器人”,用户只要部署一次、学习一次,就能通过相同的界面来获得根据不同侧需求优化的数据管理能力。
问题9:未来MatrixOne您是否考虑持续开源?
答:是的。开源是社会组织分工的一种新形式和新趋势。矩阵起源会持续拥抱这种趋势,并相信这不但会更高效的配置社会资源,也会在人才、技术、市场方面给予企业很大的帮助。
问题10:后,您对技术人员未来职业路线选择是否有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在这里分享我20年前的想法 – 我当时希望20年后是个创业者,现在我是了。未来5年,10年,20年,想看到什么样的自己?那就努力去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