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完请刷新页面
取消
刷新

分享好友

×
取消 复制
时间管理:3.解决问题——步,事务分类
2020-04-26 17:49:40



# 空:发现问题——如何分类

在具体开始继续解决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之前的思路,我们是打算如何开始的呢?

–初步的思路是:

- 先对日常每时每刻发生的事物进行记录;
- 再根据所记录内容确认时间的流逝情况;
- 后结合实践探索有效的方式或者出路。

这个方向不知是否正确,但至少应不会太错,然后我们开始考虑时间记录的问题,而记录的关键是分类。

但是,相信大多人也认同:每个人的思路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方案也应如此。

即便这里终给出了分类方案也并非,因此要明确一点,这里并非只为给出一个分类的方案。

我觉得知其然、不如知其所以然,所以这里按照个人的思路,给出一个确定分类的过程,

结果并不重要,重点在于介绍每一个分类过程中,为什么这样分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这个部分仅仅是对分类方式的共享谈不上授人。

前面说的有点复杂,而且表达与理解方式又因人而异,这里再总结一下要表述的意思:

简单来说:

- **分类方案只是内容组织的策略,分类策略是确定分类方案的策略** ;
- **这里不是为确定分类方案,而是要确定分类策略,即确定组织内容策略的策略** 。

进一步的酝酿如下。

# 雨:分析问题——分类策略

## 确定基本策略

相信分类的问题对于大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困扰的事情。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一直在记录日常生活发生的事件)发现,根据按照如下的指导思想确定分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 按照自己的生活状况、经历来分类,会更适合你自身;比如你的生活总是周旋于学习、工作、生活之间。
- 按照对立统一的二元思想完善分类,会保证考虑全面;比如所有的活动无外乎消耗、积累两者以及维持。
- 接受预料外事物的存在来改进分类,有助适应与进化;比如收集所有未知与缺陷,才有机会整理与改进。

一个具体以我个人为例的直观解释(当然也有别的更好的思路),我认为:

- 首先,人都是要生活的,于是出现了 `生活` 这个分类;宏观上来看,这是对物质和非物质方面的消耗。
- 其次,生活基于现实(即收入),于是出现了 `事业` 这个分类;宏观上来看,主要是物质方面的积累。
- 再者,生活、事业的状态取决于能力,于是有了 `进修` 这个分类;宏观上来看,主要是非物质方面的积累。
- 后,总是会出现意料之外或无法确定归属的事件,于是有了 `_` 这个分类。宏观上来看,这有助进化。

## 基于 “元” 的分类思想

其实我们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前面为大分类划分子分类,不但结合了现状,还借用了二元的思想(阴/阳、正/反、是/非、内/外等等),按照这样的方式,可以想象更进一步的子分类划分,应该也同样可以将“现状”和“二元”方式结合进行下去。这里的二元,比如:内、外。内:内因,如个人、自身、主动、自愿、针对性等;外:外因,如他人、周围、被动、被迫、通用性等。

我们可以将二元思想应用到分类的策略中,大致的思路是:不断的将事务用二元的思想分类,理论上无限层级分类,但是按照个人情况,分解到一定层级能够使用即可,后一个层级就按需进行(结合自己的情况)不用一定用二元方式了。个人感觉,层次深度在2-3层即可,层级太多也不易管理。

当然为了降低层次深度,可以使用其它元数:三元(如高/中/低、上/中/下、过去/现在/未来等等)、四元(如东/南/西/北、衣/食/住/行)、五元(如金/木/水/火/土),等等均可,本质都是为了“平衡”与“全面”或“合适”。

分类的名称不是重点,重点是划分时的思想,名称一般反映该分类中典型的描述,可以随状况改变,但是划分的思想一般不会变化。

下面是具体实施的过程。

从“动/静”的角度来看,分类策略:是变化的(不同时间场景人的方式不同),又是相对不变的(某个阶段主要从事的事情固定)。所以,划分两个部分:

### 固定部分-积累/消耗

此部分是分类体系相对不变部分的根,是目前所能认识到的事物分类的模型,不对应具体分类名称。

注意:

在后续的持续划分中,每一个具有确定类名的分类下,用二元,或者其它元划分后,也类似 =_= 为该分类预留一个 =_分类名= 的分类。作用是,表示该子分类下未确定的事项堆积处(名字无所谓,只要是能表示是该 =分类名= 下尚未确认事项即可,名字也可以与 =分类名= 同名的子分类)。在有些具有层级结构的软件中(比如文件系统),也可以不用为 =分类名= 额外创建 =_分类名= 的子分类,而是直接将未确定的内容直接置于该 =分类名= 非任何子分类目录下,待日后处理(或者转移到合适的子分类,或者调整整个 =分类名= 分类策略)。不过在这里的描述中,我们假设事项只能添加在叶子分类中,即不能在非叶子分类(整个分类体系是一个树状的结构,顶端是根,底层的我们称作叶子,中间的是枝干)添加事项,这一点不再后面提及。

从“生产/消费”角度来看,该层次主要包括:积累型事物(如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和消耗型事物(如享受生活)。所以划分两个子部分。

#### 积累性的-物质/非物质

积累性的事物是基础,尽管一般我们都倾向于消耗,但是没有积累便没有消耗,所以必须积累。该层次不对应具体分类名。

从“物质/非物质”角度看,积累的事物:包含物质方面(如现实的收入,是外因),以及非物质方面(如处理事物的能力,是内因)。所以,划分两个子部分:

1. 物质方面-分类名 `事业`

此部分直接对应分类名 `事业` , 一切从事导致有助于直接增加物质积累的活动被称作 `事业` 。

从“主动/被动”角度看,该层次又包含:被动从事的事物(如公司事务,是外因);主动从事的事物(如个人创业,是内因)。

另外,此层次分类的子分类不细分,所以子分类相对复杂多变,会有些介于两者之间以及不确定的事物(折中)。

这样,该分类下有三个子分类的内容:

1. 被动接收-分类名 `工作`

比如公司的事物。

2. 中间状态-分类名 `职场`

比如寻求下一家公司的活动、参与某项有偿活动、整理简历等、了解行业动态、迫于生活以及也同时想要进行的外快/额外创收。

3. 主动从事-分类名 `创业`

比如开创自己的事业、从事喜好的项目等等。

2. 非物质方面-分类名 `进修`

注:进修也是本人价值观的一个缩影,子类大致的情况:理论(对应永无止境-前进)、规整(对应雁过留痕-路过)、探索(对应探索发现-进化)

此部分直接对应分类名 `进修` , 一切从事导致有助于直接增加非物质积累的活动被称作 `进修` 。

从“理论/实践”角度看,该层次又包含:知识经验的事物(如阅读记录,是外因);行为猎奇的事物(如探索实践,是内因)。

另外,此层次分类的子分类不细分,所以则子分类相对复杂多变,有些介于两者间不确定的事物(如整理消化、计划安排、调整,做为折中平衡两者)。

这样,该分类下有三个子分类的内容:

1. 理论研究-分类名 `学习`

比如阅读、记录、模仿,偏重从已知的外界“静态”领域,通过积累输入获取知识、经验、技巧等能力,获取只是包含当前进修项目的主要活动(临时性学习/固定理论学习)。

2. 折中归整-分类名 `管理`

比如思考消化知识组织结构,归纳总结、整理资料、输出文档、计划规划、调整策略等,可巩固当前所有并保证当前进修活动方向不盲目。(整理消化组织/计划规划调整)

3. 实践创新-分类名 `探索`

比如实践、兴趣、及未知未确定领域的尝试与了解(了解确定了之后可能会转换成 `理论` 的学习),是进行当前主要进修活动之余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选择、便于进化进修。(针对性学习/实践与兴趣)

#### 消耗性的-分类名 `生活`

此部分直接对应分类名 `生活` , 一切从事导致直接物质和精神积累减少或利用到物质和精神积累的活动被称作 `生活` 。

注意:此分类,涉及的是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因人而异且复杂多变。按照前面的思想,即:上面的层次二元划分,后底层不用二元划分;会导致分层过多(尝试过使用 “作/息” 的方式划分,但是再往下会导致子分类层次很多),所以这个分类稍微变通一下。

分类只做划分两层,并且两层都采用3元的思想进行,底层可能会随着生活状态的变化,在后面的“其它”中引入额外的分类。

从生活消耗性质由必要到富足,即 “基本/必要/额外” 的角度来看,该分类包含:必要的活动(如作息规律等“自身先要满足”的必要消耗活动);基本的活动(如健康、休息、办事等为了更好的处理好相关事项“适当”需要进行的基本消耗活动);额外的活动(如娱乐、社交、家庭活动等“与周围相互自由和谐”的额外消耗活动,属于辅助、享受、挥霍、向往的事情)。

这样,该分类下有三个子分类的内容(子分类自上而下,消耗逐渐增多):

1. 必要活动-分类名 `作息`

此部分直接对应分类名 `作息` , 是生活中比较固定的、必要的、必须的,维持 **基本生活** 的作息性活动, 这里称作 `作息` 。

此层次分类的子分类不细分,所以则子分类相对复杂多变,目前从 “精神/清理/体力” 角度(通俗点说,吃喝拉撒洗睡相关)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类。

1. 精神-分类名 `睡眠`

主要是可以睡着的(超过1.5小时)午休、睡眠,助于恢复精力。

2. 清理-分类名 `卫生`

比如:卫生间、洗漱等必要的清洁事项,助于身体健康。

3. 体力-分类名 `饮食`

主要是用餐,餐饮相关事项,补充体力和营养。

2. 基本活动-分类名 `规律`

此部分直接对应分类名 `规律` , 是生活中适当进行的、基本的、习惯性的,改善到 **小康生活** 而做的适当活动, 这里称作 `规律` 。

此层次分类的子分类不细分,所以则子分类相对复杂多变,目前从“身体/调节/活动”角度来看(通俗点说,保健居家事务相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类。

1. 身体-分类名 `健康`

保证自身正常的活动,如:医疗、锻炼等等。

2. 调节-分类名 `休息`

优化自身状态的活动,比如,1.5小时以内的午休、小憩、发呆、调整状态、有助于恢复些许精力。

3. 活动-分类名 `事务`

一些相关生活中需要处理和进行的事项,如:办事、查阅信息(办事需要)、一些事务处理;租房、物业、和所处环境相关的事情,内容较多、消耗较高。

3. 额外活动-分类名 `仪式`

此部分直接对应分类名 `仪式` , 是生活中相对随意的、享受的、额外的,为了体现向往的 **富足生活** 质量相对的活动, 这里称作 `仪式` 。

此层次分类的子分类不细分,所以则子分类相对复杂多变,目前从“个人/亲属/环境”的角度来看(通俗点说娱乐亲友交流相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类。

1. 个人-分类名 `休闲`

如:游戏、上网、 新闻资讯、无所事事?

2. 亲属-分类名 `家庭`

如:亲属串门、家庭活动、陪家人、家务(清洁整理、洗完拖地、洗衣收纳、做饭、餐后等等)

3. 环境-分类名 `社交`

如:访友、人情往来、公益活动、聚会、活动

### 变化部分-分类名 `_`

此部分存放所有不确定的内容,直接对应分类名 `_` , 名称可以随意,合适就行,主要用于进化分类体系。

因为不再继续对变化的部分细分,所以这个分类下的内容不采用二元思想细分。

首先主要功能是:

- 收集不确定分类归属的内容;
- 或者不属于任何现有分类归属的内容;
- 或者其它未知功能

到一定时间之后:

- 将其中不确定分类归属的内容确定其分类归属,整理至合适的分类;
- 根据不属于任何分类归属的内容情况,更新固定分类体系(如孵化新分类),使其进化、涵盖到所有的内容。

# 伞:解决问题——生成策略

## 分类方案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分类方案(使用标号来标记它们的属性结构):

- 0-\_(未知) **\_**
- 1-(固定)
- 1.1-(积累)
- 1.1.1-(物质) **事业**
- 1.1.1.0-(未定) **\_事业**
- 1.1.1.1-(被动) **工作**
- 1.1.1.2-(折中) **职场**
- 1.1.1.3-(主动) **创业**
- 1.1.2-(非物质) **进修**
- 1.1.2.0-(未定) **\_进修**
- 1.1.2.1-(理论) **学习**
- 1.1.2.2-(归整) **管理**
- 1.1.2.3-(实践) **探索**
- 1.2-(消耗) **生活**
- 1.2.0-(未定) **\_生活**
- 1.2.1-(必要) **作息**
- 1.2.1.0-(未定) **\_作息**
- 1.2.1.1-(精神) **睡眠**
- 1.2.1.2-(清理) **卫生**
- 1.2.1.2-(体力) **饮食**
- 1.2.2-(基本) **规律**
- 1.2.2.0-(未定) **\_规律**
- 1.2.2.1-(身体) **健康**
- 1.2.2.2-(调节) **休息**
- 1.2.2.3-(活动) **事务**
- 1.2.3-(额外) **仪式**
- 1.2.3.0-(未定) **\_仪式**
- 1.2.3.1-(个人) **休闲**
- 1.2.3.2-(亲属) **家庭**
- 1.2.3.3-(环境) **社交**

上述分类中,

- 总共有7个用于分类改进的不确定分类(包含 `_` 字符),15个确定的分类,总共22个分类(注意,这里指的是叶子分类,因为分支分类不存放事项)。
- 括号中的是分类的思想这个是基本的,而分类的名称却因人而异只为直观便于理解。
- 如果某阶段不适合了,可以考虑变化分类名称,决定分类体系的思想一般变动不大。

如果有比较不错的软件,可以将这个分类方案,可以设置到一些比较好用的时间记录工具中,比如 `aTimeLogger` 。这里就不贴图了。

## 使用方式

有了上面的分类方案,在记录的时候就不会盲目,而且在从事任何活动的时候,心中会对此活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当你对自己从事的活动有较清晰的认识的前提下,这会有助于你主动对这些活动做时间方面的分析、调整、和管理。

关于如何确定我们从事的活动是属于什么分类,这里给出一个应用该分类体系的思路,其实好的表述是用图示。

考虑到有时,我们会因为某些因素无法使用图示,所以这里给出具体解释,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绘制出适合自己的流程图。

具体过程如下:

### 确定大分类

- 如果是用于物质的积累(外因),则属于事业;
- 如果用于非物质的积累(内因),则属于进修;
- 如果用于消耗的(目标),则属于生活;
- 如果是在范围之外(不确定),则分类暂定为 **\_** 。

对物质和非物质,可以这样理解

- 物质:可以是如物品、成果(虚拟或者实际)、是存在周期较短,或者可以很明显消失的事物,等等;
- 非物质:如知识、方法、经验、原创是存在比较久都并且有效的事物,比如思想中,等等。

### 确认子分类

#### 对于事业

- 如果是被动的不得不做的(外因),如公司事务、公司项目等,则分类定为 **工作** ;
- 如果是主动的愿意做的(内因),如自己的兴趣、额外收入活动、开创的事业等,则分类定为 **创业** ;
- 如果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折中),如求职、一些调查竞选等,则分类定为 **职场** ;
- 后,如果实在不确定,那分类暂定为 **\_工作** 。

#### 对于进修

- 如果是理论研究方面(外因),如阅读、练习、笔记等,则分类定为 **学习** ;
- 如果是实践创新方面(内因),如写作、实践、实验等,则分类定为 **探索** ;
- 如果是介于两者之间(折中),如调整状态、管理资料、整理资料、计划规划等,则分类定为 **管理** ;
- 后,如果实在不确定,那分类暂定为 **\_进修** 。

#### 对于生活

- 如果是必要的活动(维持基本生活),比如需要恢复体力、精力、以及必须去做以维持基本生活的等,则分类属于 **作息** ;
- 如果是基本的活动(迈向小康生活),比如必要准备事项、不必须但需认真对待可以让生活更好的等,则分类属于 **规律** ;
- 如果是额外的活动(向往富足生活),比如娱乐、与人旅游、是生活已经相对富足享受性质的等,则分类属于 **仪式** ;
- 后,如果实在不确定,那分类暂定为 **\_生活** 。

1. 对生活进一步的子分类

1. 对于作息

- 如果是恢复精神的活动(减少消耗),主要是超过1个睡眠周期(一般1.5小时)的睡觉,则分类定为 **睡眠** ;
- 如果是补给身体的活动(维持消耗),主要是体力上、营养的补充,则分类定为 **饮食** ;
- 如果是介于两者间的清理(基本消耗),例如卫生洗漱等保证基本的仪态,则分类定为 **卫生** ;
- 如果实在不确定,比如一些生活上有助恢复消耗,或在一些情况下必须去做的事情,那分类暂定为 **\_作息** 。

2. 对于规律

- 如果是和身体相关(消耗的基础),例如身体健康、医疗、洗漱、卫生等直接作用身体的事项,则分类定为 **保健** ;
- 如果是和调节相关(消耗的优化),例如小憩、发呆等短暂的精力体力恢复,则分类定为 **休息** ;
- 如果是和活动相关(消耗的效率),例如居家琐事、事务办理等需要进行和办理的事项,则分类定为 **事务** ;
- 如果实在不确定,比如一些生活上为更好的完成某事,或基本是要做但并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那分类暂定为 **\_规律** 。

3. 对于仪式

- 如果是和个人相关(挥霍的消耗),例如游戏、小说、电影、上网等的个人喜好的活动,则分类定为 **休闲** ;
- 如果是和亲属相关(情愿的消耗),例如家庭旅游、购物、亲子活动等改进亲情的活动,则分类定为 **家庭** ;
- 如果是和周边环境相关(有用的消耗),例如朋友聚餐、访友、聊天等增进社会交际的活动,则分类定为 **社交** ;
- 如果实在不确定,又不是必须或者基本要做的只是体现一些优越的状态的活动等等,那就将分类暂定为 **\_仪式** 。

### 关于进一步的子分类

为避免层次太多,对于进修和事业,只用2级分类,没有再对子分类的子类继续划分了,生活中的各子分类也如此处理。可以在后面的时间分配中,详细了解。

比如进修-学习,这个子分类:

- 如果是被迫的(外因),包括固定理论、因状况导致的暂时性学习(如查询)等;
- 如果是主动的(内因),包括针对性学习、实践学习等。

其余的子分类的再次划分类似类似。

实在需要对子分类的内容区分,对其备注即可。日后统计具体时间的话,可以根据备注搜索并统计。

如果想专门统计某特定分类下的活动的话,那么就给备注添加一些特殊的格式规则,便于搜索统计。

## 举例

分类确定之后,有些分类名称与实际内容不是特别对应的,可以添加备注来更详细一些注释,注释就是具体描述进行的是什么活动。

实际中,我们进行一项活动的时候,都是先有这个活动的描述,然后记录的时候,确定将这个描述放在哪个分类中。

若没有特殊情况,你设置了没有意义的活动描述,想要考验这个分类体系的话,那我们只能将它归为 **\_** 分类。这个分类体系就是为了实用,并且便于调整而设置的,而非理想与测试的目的。其他目的,只能归类为未知的进化(即 **\_** )

下面是一些例子:

### 电影

首先, 是消耗性的活动——生活;

然后, 是额外的消耗(可有,可无,生活富足的时候可以有)——仪式;

后,视“个人/亲属/圈子”情况,可以是 **休闲**, **家庭**, **社交** 分类; 甚至不确定的化属于 **\_仪式** 分类。

### 聚餐

理解为朋友同事的聚餐游玩。

首先, 是消耗性的活动——生活;

然后, 是额外的消耗(可有,可无,生活富足的时候可以有)——仪式;

后,由于与人交际,是 **社交** 分类。

### 图书馆

一般理解为看书。

首先,它属于积累性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活动,你是获取了新的知识——进修;

其次,这样的积累活动是从外界获取已有的只是到自己身上,应该归为 **学习** 。

### 去药店

首先, 是消耗性的活动(是花钱的)——生活;

然后, 范畴根据性质是生活基本消耗——规律;

后,是有关身体方面的,应该归为 **健康** 。

### 看病就医

这个和去药店一样,是有关身体方面的,应该归为 **健康** 。

### 学习英语

首先,它属于积累性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活动,明显对你的提升有所帮助——进修;

其次,英语是一门确定的学科,是已有的学科,这样的积累活动是从外界获取已有的只是到自己身上,应该归为 **学习** 。

### 写作

这里,如果是写博客那么明显是分享性质而非创作的一个消耗活动,但这里假设的意思是创作新论文、或者著作等等。

首先,它属于积累性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活动,你是创造了新的知识,不仅对于自己,而且是别人——进修;

其次,这个活动是你主动进行的,是在有了一定知识经验的积累上,生成了一种质变、进化,创造了新的知识(有可能是新兴的),所以归类为 **探索** 。

### 尝试新工具

这里,因为重在是 “尝试”, 所以正常人的理解就是实践、探索性质的。

首先,它属于积累性的事情,因为了解这样的事物,你是想有所收获的,收获个人的经验、或者至少知道了一门好用的工具等等——进修;

其次,在确定有专门的知识可参考去了解这个新工具前,只是通过上网查询,知道它是什么,或尝试怎么使用,这是一种猎奇的新鲜的心理,归为 **探索** 。

### 查找某个好用的软件

与尝试新工具一样,归为 **探索** 。

### 了解奇妙的灵修

首先,它属于积累性的事情,因为了解这样的事物,你是想有所收获的,收获个人的经验、调节的能力等等——进修;

其次:

如果它可能是属于你处于猎奇的心理,对位置领域的一种探新(单纯的了解什么是灵修,这个几乎没有科学根据的事物),那就归为 **探索**;

如果你处于一个非常沮丧的状态,想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舒缓自己的压力,这就属于调节状态的范畴,那就归为 **管理**;

如果真的有相应的比较的体系的书籍(如心理学),你用它来获取知识,那就归为 **学习** 。

### 参与优惠活动

理解成一些商家促销或者公益性的活动。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生活)的事情,它们背后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举办方获利,你即使获得了表面的小利也消耗了自己的精力转化为他人无形的利益——生活;

其次,它是额外的消耗(休闲性),完全可以不进行,不是必要的活动——仪式;

视情况(个人/亲属/圈子)分别属于 **休闲/家庭/社交** 分类,

如果不确定,则属于未定的,是 **\_仪式** 分类。

注意:要将这样的活动与真正的积累活动区分开,积累活动是纯粹的为自己积累知识或者财富,即使没有达到,但目标是如此;而这样的活动,除非是为了专门参与这样的活动增长经验的目的(归为 **进修-探索** ),否则即使获得了短期的利益,但你的目的只是占小便宜,并没有获得什么(即使你中了500万,实质也不变)。

### 抽奖

首先,它属于消耗类的事情,因为它不是确定能一定获取收入,完全凭运气和随机参与的一项看似有所收益实则更多会被消费的活动——生活;

其次,它是额外的消耗(休闲性),完全可以不进行,不是必要的活动——仪式;

后,是个人参与的娱乐性质活动,所以属于 **休闲** 分类。

### 有偿调查报告

首先,它属于积累性活动,为了物质(钱财)上的积累——事业;

其次,它不算是被动的事业,

如果你认为也不算主动的创业,归结为折中的 **职场** 分类;

如果你认为是主动的外快性质,就归为 **创业** 分类;

实在不确定就视为 **\_事业** (即,不管是哪个子分类,它至少是属于 **事业** 分类的)。

### 献血

首先,它是一个无偿的活动,属于消耗类——生活;

再次,它是额外的消耗(你首先有富足的资源,才能奉献)——仪式;

后,是公益性质,所以属于 **社交** 分类。

### 义工

首先,它是一个无偿的活动,属于消耗类——生活;

再次,它是额外的消耗(你首先有富足的资源,才能奉献)——仪式;

后,它是公益性质,不是个人、家庭方面的事情,所以属于 **社交** 分类。

当然如果是有偿的,属于积累性活动,为了物质(钱财)上的积累(事业),算是主动从事的外快,所以属于 **创业** 分类。

### 健康卫生

名字上直接就可以对应到 **健康** 分类 或 **卫生** 分类。

### 旅游

首先, 是消耗性的活动——生活;

然后, 是额外的消耗(可有,可无,生活富足的时候可以有)——仪式;

后,视“个人/亲属/圈子”情况,可以是 **休闲**, **家庭**, **社交** 分类; 甚至不确定的化属于 **\_仪式** 分类。

### 购物

首先, 是消耗性的活动(购物是花钱的)——生活;

然后, 范畴根据性质是额外的消耗(如休闲场所的消费)——仪式,或者生活基本消耗(如柴米油盐)——规律;

后,对于仪式,视“个人/亲属/环境”情况,分别是 **休闲**, **家庭**, **社交** 分类; 对于规律,可以是 **健康** (医院), **事务** (超市网购、办理公务)

不确定的话就不细分,直接属于 **\_仪式** 或者 **\_规律**, 甚至 **\_生活** 分类。

### 外出

主要是指路上、以及外出活动。

首先它是消耗性的活动——生活

其次,视情况所属范畴可能是属于必要活动——规律,或者额外活动——仪式;

后,在进一步视前面给出的子分类情况划分,可能属于 **健康\*(比如看病的路上,或者锻炼), \*事务** (比如去租房签约路上、办事情缴纳社保等), **休闲** (比如娱乐), **家庭** (比如家庭旅游), **社交** (比如公司组织的旅游、聚餐)。

如果不想详细划分了就属于 **\_仪式**, **\_休闲**, 日后再仔细思考。

另外,也可能是积累性质(比如出差),这时应当属于 **工作**, 或者个人事业定为 **创业**, 求职属于 **职场**, 实在没有确定的就是 **事业** , 具体需备注。

其实若没有特殊情况,你可以设置了这样没有意义的活动名称,想要考验这个分类体系的话,那我们只能将它归为 **\_** 分类。这个分类体系就是为了实用,并且便于调整而设置的,而非理想与测试的目的。其他目的,只能归类为未知的进化(即 **\_** )

### 出行

同前面 `外出` 。

### 中断

同前面 `外出` , 这个活动意义不明朗(是由于处理事务中断?还是聊天游戏?还是工作中的事情?)所以视情况而定,实在不行就归为未知的 **\_**

### 无所事事

主要是平时,发呆、无聊、无事可做。

首先,它属于消耗的事情(什么也不做,必然不是积累性质)——生活;

其次,是额外消耗(人不应当有无所事事的时候,无所事事并不一定有助于恢复精力调整状态,应该是对自己的一种放纵)——仪式;

后,看这个无所事事,是自己发呆、上网?还是和身边的亲人闲聊、还是与身边朋友同事等的闲聊,等等都无法确定的话,就定为 **\_仪式** 。

### 发呆

同前面的无所事事,一般而言是自己的状态定为 **休闲** 。

### 状态切换

主要是做一件事情之前,将状态调整成做这个事情的状态以便于更好的完成此事。

首先,是属于消耗类的活动(显然它并会积累物质精神财富)——生活;

其次,是基本的消耗(任何人做事情总是有切换不同状态的时候,无法避免)——规律;

后,它其实是具有恢复的性质(调整/恢复自己的状态、精力),所以属于 **休息** 。

### 家务

理解成家中的事物,清洁整理、洗完拖地、洗衣收纳、做饭、餐后等等。

首先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明显不是积累性,不是收获性质)——生活;

其次,它属于额外的活动(不像吃饭睡觉那么必要,也不是所有人都要做家务)——仪式;

再者,因为它不是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对外的社交,是家中的事情,所以定为 **家庭** 。

### 微信电话

意义同样不是特别的明朗,可以是打电话、发微信,也可能是办理事情。上网查询,或者和人聊天。

一般而言,是与人聊天,属于生活中额外的消耗, 属于 **社交** ;

如果单单说这个活动,由于意义不明朗,或者时候整理的时候忘记了这个活动是做什么的,那只能归为 **\_** 。

### 睡前

理解成睡觉前的活动,比如上网刷刷微博,或者清理一下被褥等。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明显不是积累性的,是没有收获的活动)——生活;

其次,它是额外的活动(不像吃饭睡觉那么必要也不是每个人睡觉前都经历的过程)——仪式;

再者,如果是上网什么的,就定为 **休闲** ; 如果其它的子分类都不太符合,那么就当作是 **\_仪式** 即可。

### 晨起

理解成起床前的活动,比如懒床,或者清醒一会。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明显不是积累性的,是没有收获的活动)——生活;

其次,它是额外的活动(不像吃饭睡觉那么必要也不是每个人起床前都经历的过程)——仪式;

再者,再看下面的子分类都不太符合,那么就当作是 **\_仪式** 即可。

### 餐前

就是只吃饭之前的活动,为了准备好吃饭的事项,比如做饭,或者烧水,或者其它。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明显不是积累性的,是没有收获的活动)——生活;

其次,它属于基本消耗(因为吃饭之前准备工作都是可选的,比如你可以不做饭点外卖,或者反之不影响你吃饭)——规律;

再者,如果是做饭,那明显是居家性质的家务,所以定为 \*事务\*;

后,如果是其它的事情,至少那也是基本消耗性质,不确定其中具体的子分类,就直接放置为 **\_规律** 。

另外注意,如果是餐前的非基本活动,比如祈祷,这就不是 **\_规律**, 而是 **\_仪式** 了。

### 送宝宝上幼儿园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明显不是积累性的,是没有收获的活动)——生活;

再者,它是属于基本的消耗(因为虽然它不影响生活是否可以继续,但是小孩子是一定要上学的,上学就要送她,太小了)——规律;

然后,仔细检查暂时没有进一步合适的子分类,保险起见,所以定为: **\_规律** 。

### 上班

这里主要指的是每天上班的路上,通勤的时候。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明显不是积累性的,是没有收获的活动)——生活;

再者,它是属于基本的消耗(因为没有它你能活,但是你却到达不了公司,虽然它本身不影响你工作但是你想工作之前肯定少不了它)——规律;

然后,仔细检查暂时没有进一步合适的子分类,保险起见,所以定为: **\_规律** 。

### 到公司

本意是到公司后进入工作之前的一些准备性质的活动(不会很长)。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明显不是积累性的,是没有收获的活动)——生活;

再者,它是基本的消耗(因为这些事情,不影响你生活,但是你到公司还是要经历这个过程,你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工作)——规律;

然后,仔细检查暂时没有进一步合适的子分类(它就像吃饭前的祈祷),保险起见,所以定为: **\_规律** 。

注意,但是,这个规律也是相对的,如果你消耗的过长了,那么就不是规律,而是 **\_仪式** 了。

### 午休后

理解成:午休醒来,进行状态的切换,有助于进入工作状态。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明显不是积累性的,是没有收获的活动)——生活;

再者,它是额外的消耗(因为这些事情,不影响你干活,你也休息完了,只是名义上想高率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深呼吸等)——仪式;

然后,仔细检查暂时没有进一步合适的子分类(显然它不是娱乐,就像是吃饭前的祈祷一样),所以定为: **\_仪式** 。

### 撸羊毛

理解成:上网、微信等等,总是有一些优惠的活动。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明显不是积累性的,是没有收获的活动,有便宜可占不代表有所收获)——生活;

再者,它属于额外消耗(因为它并不是生活中必须的,也不是更好维持生活的基本要素,而是一种对生活积累的挥霍//享受)——仪式;

然后,他是和你个人喜好的事情,所以就设置为: **\_休闲** 。

### 洗漱

理解成,洗脸、洗澡、刷牙、等主要在卫生间。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明显不是积累性的,是没有收获的活动)——生活;

再者,它是必要的消耗(吃喝拉撒洗睡的生活事务,至少有它们才是正常生活的开端)——作息;

然后,这是清理相关事项(洗漱的活动名称含义已经很清楚了,但是要与家务中的整理收纳和洗衣拖地分开),所以定为: **卫生** 。

### 杂务

这里理解成一些闲杂无法确定的事项(可能很多事情很琐碎,无法一一记录)。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明显不是积累性的,是没有收获的活动)——生活(注:如果实在不确定,就备注一下,直接定为: **\_** );

再者,无法进一步确定属性(什么是杂务?含义不明确,所以这里就不细分析了,认为不确定),所以定为: **\_生活** 。

### 查询信息

这里理解成:上网、电话、或者其它为了办理某件事情的时候从事的活动。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不会为你积累物质和非物质的财富)——生活;

再者,是基本消耗(因为为了办事而进行的活动,虽然不像吃饭睡觉那样必须,但是办好事情有是为了提升生活的)——规律;

然后,它是发生在你生活中的活动(你需要消耗你的精力,高效的利用你的精力去做的生活中的基本的事情),所以定为: **事务** 。

### 查询租房信息

与查询信息一样,定为: **事务** 。

### 调整时间

这里理解成:对自己时间记录的回顾,优化,一些错误的修正分析。

首先,它属于非物质的积累(因为它有助于增长你对时间方面经验的积累)——进修;

再者,它既非创造也非获取(折中性,你并不是创造什么经验,也不是从哪里获取经验),所以分类定为: **管理** 。

### 上网闲逛

首先,它属于消耗性质(因为它不会为你积累物质和非物质的财富)——生活;

再者,它属于额外消耗(因为它并不是生活中必须的,也不是更好维持生活的基本要素,而是一种对生活积累的挥霍//享受)——仪式;

然后:

- 如果是个人看看新闻、浏览网页、新闻等定为: **休闲** ;
- 如果与人聊天就是: **社交** ;
- 如果和家人在一起闲聊就是: **家庭** 。

# 其它

这里是对额外内容的补充。

## 整理进度

- [>] [解决问题——步,事务分类](../../../../../../mydata/orgmode/gtd/_study.md)
- [ ] [事务的分类](../../../../../../mydata/orgmode/gtd/_study.md)

## 分类反思

### 方法源于实践

前面得出的方法,虽然不是的,但是分类之后,基本很少变动(因为我们都生活于正与反的二元世界);或者变动了也有能容许变动的程度(“其它”分类)。

但是在得出这个方法前,也是进行了无数的错误尝试的。有时候我们分类,常常直接从现实或者随意的抽取结果得出分类体系,这样难免会经常变动;这时候这个时候运用前面的方法来分类,能解决很多问题。

关键是:方法并非凭空产生,它源于实践。即:先通过实践探索总结方法,再通过方法解决完善实践问题。实践是鸡,方法是蛋,但这些由我们自身决定。^\_^

#### 诞生实践的方法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个人经历之后的反思:

以前按照直观的方式,我将生活分为:学习、工作、管理、生活,四个方面。
乍一看,不错,为什么呢?我也给出了一个看似很有道理的分析,因为四者的关系:

- 学习, 提升管理/工作/生活水平和经验
- 工作, 为学习/管理/生活提供基础
- 管理, 提升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以及水平
- 生活, 是学习/工作/管理的意义所在

#### 用理论改进实践

但是,这样我们的方法就完美了吗?经过前面比较的分类分析与得出的结论,显然这个简单确定的方式,是存在许多的漏洞的。

继续进入我们的三部曲:

1. 空-发现问题

我以前的这个分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更多的记录发现:

- 好处1: 有些事情还好,如 “生活”,这个大分类至少基本变动不大,有什么相关的事项至少进一步划分整理前可以存到“生活”中;
- 问题1: 有些事情如学习个人管理技术,这就很难抉择是管理方面的,还是学习方面的,无法抉择怎么办?于是不得不创建一个“临时”的分类来容纳失误;
- 问题2: 还有一些事情,整理工作资料、学习资料,是管理方面的?工作方面的?还是学习方面的?还得堆积在新创建的“临时”分类中有待将来整理。

2. 雨-分析问题

这样的情况很多,导致经常进行分类的调整,资料的迁移等等。直至后来,直接怀疑不是分类的问题,问题在于分类的方式。

经过反思,发现即便是分类,还是需要一些系统、逻辑、理性的思路或推断,其它事情应该类似吧。

于是,便是前面新一轮的“天空有乌云”,“看样子要下雨”,“应该打雨伞”(空、雨、伞)分析,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伞-解决问题

运用前面的方式,分类,刚刚发现的问题很容易解决。

- 问题1

学习个人管理技术,不会直接带来收入,也不是生活的一部分,显然是属于“进修”这个范围;
因为学习管理技术,是从外部获取知识,所以,属于进修中的“学习”子分类。

- 问题2

整理工作资料、学习资料,显然不是能直接带来收入的活动,也不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它只能属于“进修”这个分类。
因为整理工作资料,是靠自己意愿进行的,是自己内部消化组织的过程,并没有从外面获取知识,所以,属于进修中的“管理”子分类。

- 进一步

另外,不断的将东西添加到“临时”的文件夹中,待合适的时候消化组织,方法不错,这个“临时”目录的作用也是相对固定的,所以还不如改成自认为合适的名字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比如“其它”。

至此,答案很明显。一言难尽,简单来说又回到了前面:实践促使理论诞生,理论进一步改善实践。

### 进一步探索

好的方法不是完美的方法,而是可以进化的方法,实用的方法不是好用的方法,而是理解方法的意义。

- 关于策略的策略
- 分类实质索引

#### 分类的实质是什么

1. 原理的思考

分类有两个目的:一、快速查找。二、思维模型。

前者可实现在已有内容中迅速定位到当下需要的部分;后者在纳入新内容时令其有合适的归属保持整个已有知识体系的持续完善与进化。

我没有对人脑记忆有过多的研究,但印象中有看过说人脑具有“被动”回忆的特性,并针对这个特性有很多如:宫殿、桩等记忆方式。根据简短的提示,可以让人回忆起相关的大量信息。按照我的思路,把这个简单理解概况成这个意思:人脑记忆量惊人,但弱点是提取信息时需要依靠一些提示线索性提示而触发,而非主动回忆。如果没有提示信息,那么便几乎无法回忆,但内容确依旧在脑中。心理学中通过催眠等方式,让接收者不知不觉挖掘出潜意识中没有注意到的大量信息,也应是这个原理。

2. 分类即索引

从前面的考虑来看,其实分类就是一种索引内容的方式。将内容的共性抽象出来。

1. 日常经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历。按照经历的事务,可以直接的对自己的分类体系与生活相映射。比如:学习、工作、生活。但是,人的经历是变化的,这样的分类会过于频繁的变化。

2. 字母索引

比如,内容的首字母,根据26个字母将一切能够用语言表述的内容归结到26个类中。但是缺点就是,同样内容,不同人不同时间描述的方式可能又不完全相同,所以这是这类索引思维的不确定性,适合辅助建立细节的分类/标签,但是经常变动。

3. 元的思维

二元思维(阴阳),三元思维(天地人等),四元,五元等等等等,是抽象出一切事务的内在规律做为索引。它便于描述一些内容一致,但是描述因人和时间会有变化的内容,缺点就是,分类太大,如果想细化描述,就要求有足够的生活经历,足够合理的抽象,越细节,越难以抽象,层次也会很多。适合建立大体的分类框架,不经常变动。

4. 总结

其实无论是元,还是字母顺序还是其它,这样的分类都是对内容的一种分割,简单用元来总结吧:这个世界是二元的,也可以是三元的,多少元都行,但归根结底都是——平衡的;世界的元,本质是内容的索引。

将这个思想应用到分类当中,很容易得出比较完整的互斥分类策略。(参考: [基于 “元” 的分类思想](../../../../../../mydata/orgmode/gtd/_study.md))

很明显,上层分类是大致确定的,细节分类变化多端。我们可以将个人经历、字母索引、与元与结合起来使用,关键是保证内容索引的确定性。

- 上层大分类用元:元的思想是确定的,但是要找对角度,上层大分类用元思维确定,做为总体框架,也能降低元思维应用的复杂度。
- 细节用经历,辅助用字母索引:个人经历是变化的,字母排序固定但因人表达等而异也是不确定,底层细节分类用生活经历动态确定,字母辅助索引。

#### 如何应对分类体系的不断

对自己分类体系应用一段时间后,会深有体会:随着生活境况的变化,或者概念的清晰化等等,这个体系内容也会有所变化。很可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自己的分类体系不再适用,于是更新分类体系,这样又导致已有内容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地更新分类、不断地调整原有内容的分类,是一个很耗时的过程。那么,如何能够建立一套“完美”、“不变”、“可进化”的分类体系呢?

抽身而出,观察这个进化的世界,我们很可能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不变的事物,但是——答案也可以是——“有”。因为,完美的事物就是能够不断进化,恒久的事物就是接受变化。

我们的问题在于,没有一个完美的分类策略,但是我们上升一个维度,用更高维度的视角去控制低维度的事物,这个问题却不是那么困难: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设计分类策略的策略,可不同的分类策略适应不同的状况。

1. 建议方式——通过时间前缀

首先,确认我们的需求。即:建立一套可以随时更新的系统,又能保证原有数据不被丢失。

然后,进一步分析。很明显,这个问题关键的变化点在于——时间。我们希望,分类方案能够不断更新,又不用立即大量迁移数据,还能够保持原有方案,那么,当需要更新分类的时候,我们大可以在已有分类的基础上。大胆创建新的分类,在新类加版本前缀,既然时间导致一切变化,我们就用时间做为新类的版本前缀。并且,这个前缀策略本身也是可以更新进化的,比如你开始仍然用无前缀的分类体系(你初的分类体系,也可能是你没有想过要这样用前缀标记等导致),后来用“1809<新分类名>”表示18年9月你更新的分类系统。我们新的内容就存放新的分类体系中,新分类体系必在近策略中。

后,得出解决方式。这样,有了新分类体系后,不用立即迁移已有所有内容,原有内容仍然保留在原有的分类体系中,新分类体系的分类全都加上前缀(一般为时间前缀)。新的内容就用往新分类体系中记录即可。这也保留了历史。

总结一下,就是:将不同时期的分类体系,以前缀(如特定期间的时间前缀)标记,便于保留以前的分类历史思维,用作归档。
注:

- 通过用时间前缀,来标记不同时期的分类策略,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分类策略的应用,但是太过频繁并且比较小范围的分类变动不用考虑。
- 如果出现分类体系过多导致分类杂乱的现象,大可以将不用的旧分类隐藏,无法隐藏就归档,或者统一移动到一个被称作"旧有体系"的目录中。
- 如果分类名子中的前缀,让你感觉分类名难看,大可用前缀做为新分类的目录,新分类名在以时间为前缀的目录中,也就不用前缀了,自然时间方式归档。
- 分类前缀的长度不用过长,年+月4位就够了,(比如1811xxx表示2018年11月的规则),因为人一辈子也就100来年,分类变化的频率一般不会是一个月。
- 分类策略的策略是这样,策略的策略的策略就再加前缀,比如你后来用其它的方式来标记新分类体系策略,那么就201809,等等,以此类推,一般不会太多。

## 留给将来的自己

为将来可能会做的读后感,留一块地方。

分享好友

分享这个小栈给你的朋友们,一起进步吧。

进化之路
创建时间:2020-04-26 17:45:25
注重个人管理、成长、经验等内容。
展开
订阅须知

• 所有用户可根据关注领域订阅专区或所有专区

• 付费订阅:虚拟交易,一经交易不退款;若特殊情况,可3日内客服咨询

• 专区发布评论属默认订阅所评论专区(除付费小栈外)

栈主、嘉宾

查看更多
  • QuietHeart
    栈主

小栈成员

查看更多
  • wojiuzhuai
  • 萝卜
  • (^_^)
  • ?
戳我,来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