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完请刷新页面
取消
刷新

分享好友

×
取消 复制
又一个行业被AI干掉了,失业来得太突然…
2022-03-24 16:48:37


作者 | 临公子

来源 | 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

前几天我去银行处理些业务,好久没来那家线下网点了。一进门,突然发觉有点儿不一样。

里面只有一位引导员。

普通业务几乎都是自助服务,刷身份证、刷脸、等待几秒,然后就办理好了。

事实上近几年,我去银行很少,因为大量业务都能在APP上操作,而且即便线下,越来越多银行采用智慧柜台代替人工,同时逐渐优化网点。毕竟维护一个线下网点的成本也是挺高的。

智慧柜员机普及度已经很高了

金融行业规模性的人员变动,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


01

临公子之前分享过一部日剧,叫《派遣员的品格》。

女主角大前春子,刚毕业就去了大型银行做了正式员工,勤勤恳恳,与同事们愉快相处,顺风顺水得令人羡慕。没想到28岁那年,由于经济下滑她被公司裁员了。

更悲催的是,她发现除了银行接待,什么都不会。


此后春子仿佛变了一个人,拼命学习技能、拼命考取形形色色的证书,走上了派遣员工之路。

这部14年前的日剧,如今来看是不是真实得可怕?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曾发表过一个报告:

未来10年,全球70%的公司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将有8亿人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人工智能将使50%的工作岗位消失。

先不说替代吧,有时某一个职业变化的原因,你压根想象不到。

前两天我妈外出和老姐妹去玩,我随口嘱咐了句,人多的地方包包要看好。

“没事没事,钱包里又没什么钱。”我妈一脸轻松地说。

不知道你发现没,现在路上连小偷都少了很多。

移动支付如此普及的今天,扒手这个几千年的传统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巨大危机——没钱可偷……

职业的变化从来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偷偷变化,乃至消亡


02

大概3年前,BBC基于剑桥大学的数据体系,研究了未来十年365种职业被人工智能淘汰的概率:


其中可能被替代的TOP3分别是: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

这份预测,正一点点地变成现实

电话推销员:我们现在收到的很多电销都是由AI打来的;
打字员:语音识别技术,连方言都能识别出来;
会计:机器在处理大量重复性、计算性的任务上,精准度和效率具有优势。

其实,这些工作内容都还在,只是做法变得很不一样。

有位曾在字幕组做过兼职的朋友说,早些年他们经常帮人做字幕。但这两年自动配字幕的软件非常多,无论是视频识别、音频识别、字幕稿和画面自动匹配……识别度都很高,人只要后确认修改即可。

早在几年前,微软、百度、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都研发出了自主的AI语言翻译机器,识别率有了长足进步,同时语言数据库也变得丰富。

我经常强调一个观点:不管你是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都别只懂得埋头做事。

要学着用不同工具、不同方法去解决手里的问题,多抬起头关心下那些看似遥远、实则息息相关的事。

刘慈欣《三体》有句话:仅靠生存本身是不能保证生存的,发展是生存的好保障

我们都学过“刻舟求剑”这个成语,仔细想想,很多人吐槽“我没做错什么,怎么岗位就不需要我了?”,正是忽视了这点——

客观环境不断变化,个体想停留在原地几乎没有可能。

必须跟随着做出改变,才能继续在时代的大船上前行。



03

我时常收到一类留言,不少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担心人工智能会抢走他们的工作机会。

有人甚至考虑,为了回避失业风险而选择一些冷门专业。

其实有一部分事情,无论AI进化到什么程度都很难替代人类。

临公子作为理工狗,从读书到工作都高频接触到两个词:一个是逻辑,另一个是算法。

人工智能说到底就是算法,反过来想——

所有不能用算法解决的东西,都无法用上AI。

  • 比如想象力,这东西经常就是不讲逻辑,天马行空,典型的职业像艺术家、作家等等;
  • 比如综合判断,比如医生,需要基于每个病患的个体情况、病史等因素,对症下药;
  • 比如共情,演员的表演、护理人员的情感支持部分。

它们被机器取代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但回头想想,几百年前人类发明蒸汽机的时候,为啥大家不恐慌呢?

因为我们一直觉得人类的特性是理智嘛,蒸汽机是机械,只不过代替了人类的体力,所以不恐慌。而AI取代的越来越多是脑力部分,担心就多起来了。

许多电影里也表示出类似担忧。

美剧《真实的人类》,霍金斯家的男主人由于机器的低成本、高效率等远超越人类的优点,意料之中地失去了工作。

有人觉得,技术的发展让人越来越困惑存在的价值。

可我觉得恰恰相反,随着科技迭代更新,人的独特性到底是什么,这个答案本身就在不断更新。



04

李开复有个“5秒钟法则”,来判断一份工作是否会很快被替代的方法:

如果我们做的工作,大部分的抉择在5-10秒钟就能做出,那么,这个工作极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而我们要做的,其实也很好理解,正如迈克斯·泰格马克《生命3.0》所说:

大量新职业代替旧职业,甚至低就业的社会即将到来,我们及我们的孩子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怎样在社会立足?

答案是:进入机器不擅长的领域,这些领域需要与人打交道,具有不可预测性,需要创造力。

说白了,思考性、复杂性、情感性,或许是现在我们对“独特性”的新定义,也是我们与机器相比不可动摇的优势。

它可以是工作中跳出单纯执行层面,站在全局角度的思考;它可以是不断解锁新工具,不断优化解决方法的模型;它也可以是跨领域后的知识融会贯通。

这几年临公子写职场、写成长,经常听到有人问:我做XX岗位好几年了,现在30岁了,还有希望吗?

我总是反问:为什么没希望呢?

之前看到唐山收费站大姐说自己36岁了,不像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我们学东西也学不了了。

我当时心想:才36岁啊,怎么就学不了新东西了?怎么就放弃好奇心了?

传记纪录片《简·方达的五幕戏》,82岁的奥斯卡影后简·方达曾说:

年龄不是按照时间顺序、 而是按照精神态度排序的。你可以在20岁时就对一切感到厌倦, 也可以在70岁时重启自己热爱的事业。

我真的特别认同。

我们的职业,是一份漫长的人生修行,在其中有的人早早放弃了可能性,在随波逐流中节节败退,直至无路可退;有的人实现了自我价值、一步步地蜕变+进化。

世界浩浩荡荡,变化从不停歇,机会亦永远都在。

希望我们不会被浪潮拍倒在沙滩上,而是能跃上浪尖,成为时代变化的红利者。

—END—


分享好友

分享这个小栈给你的朋友们,一起进步吧。

人工智能
创建时间:2019-11-11 15:44:07
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横向的、融合多个学科的,终实现融合的美界点,讲究的是舒适的,科学的,并不只有计算的。 本专栏分享王培教授与刘凯博士的通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摘选。
展开
订阅须知

• 所有用户可根据关注领域订阅专区或所有专区

• 付费订阅:虚拟交易,一经交易不退款;若特殊情况,可3日内客服咨询

• 专区发布评论属默认订阅所评论专区(除付费小栈外)

栈主、嘉宾

查看更多
  • 小尾巴鱼
    栈主

小栈成员

查看更多
  • 渔人
  • zyl
  • abc
  • gaokeke123
戳我,来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