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为【中小型创业公司微服务架构实践】系列文章之一,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型创业公司实践微服务架构提供一些参考。
不算是新东西,只不过记录下自己公司实践中的一些结论。文章的内容(包含测试结论,数据等)均由我公司具体实践操作中产生。
前言之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这个词在过去几年里广泛的传播,想必大家已经不会对它比较陌生(比如近两年如果你去参加过一些技术会议,少不了要拿这个出来装波逼)。我是两年多之前开始接触微服务的,我以我自己的理解(会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经历)来阐述下我心中微服务是个什么东西,个人理解,难免有些偏颇,欢迎指出来。
微服务早应该是在2014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提出来的,但其实很多大公司内部很早就在实践类似于微服务的架构了(微服务不是新东西,至少可以追溯到 Unix 的设计原则)。
我12年毕业后去了某大厂,当时在我们部门内部其实早就不存在巨型的单体应用了,所有的前端(客户端,web等)请求都通过接入层(类似于API Gateway)分发到后端的逻辑服务器,逻辑服务器根据业务模块划分,不同的业务会有单独的服务(类似于现在的微服务)来处理请求,逻辑服务之间互相也可以通过接口(UDP+Protobuf)访问。当时在我们内部其实没有微服务这种说法,只不过就是在后台按照业务进行模块划分,大的好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独立的模块,当某个模块出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定位到问题找到负责人,并且不会影响其他的业务,而且在接入层可以做过载保护,服务降级,服务监控等(类似服务治理)。
15年的时候我去了某中型公司,当时的后台还是一个庞大的PHP单体应用,内部正在进行服务化拆分(因为太大了,好多次发布新功能没有测试完全导致全站挂掉),我在当时算是完整地参与了整个服务化的过程(虽然到我离职出来还没有完整的落地...)。至此,我明白了其实有很多创业公司从小到大的过程中都有这么一个过程,由一个庞大的单体应用(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单体应用比较小,开发快,部署也比较简单)到拆分成一个个子服务。
言归正传,微服务架构风格,就像是把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开发为一套小服务,每个小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使用轻量级机制通信,通常是HTTP API。这些服务围绕业务能力来构建,并通过完全自动化部署机制来独立部署。
微服务问题
去年开始,我们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基于这个机会,我决定使用相对的微服务架构来实践新的产品(没有历史包袱的感觉真好)。但是,微服务架构在某些方面会确实增大我们的开发成本和运维成本:
- 错误排除 由于我们有很多的服务,一次请求可能经过多个逻辑服务器,错误散落在不同的服务中,为我们的错误排查带来了困难。
- 日志分析 服务越多,对于日志的排查就越困难,好能把服务的日志集中收集并分析。
- 基础设施 每个服务有互相独立的MySQL、Redis,公共服务方面需要高可用的服务发现,监控报警系统,调用链路分析,日志收集储存设施等。
我们在业务上拆分不同的服务后,接下去要做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是在解决上面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服务治理问题)。
微服务架构图
Next Things
- 服务框架
- 服务发现
- 配置中心
- API Gateway
- 日志收集
- 持续集成
- 监控报警
- APM调用链
- 服务保护(过载保护/服务降级等)
- 自动扩容缩容
- ... (未完待续)
我的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留言)
周小叨(reezhou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