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教程介绍DolphinDB中的Redo Log和CacheEngine,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它们只对DFS数据库起作用,对磁盘表和流表不起作用。另外,启用了Redo Log之后必须启用CacheEngine。
1 Redo Log
1.1 什么是Redo Log
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预写式日志(Write-ahead logging, WAL)是用于提供原子性和持久性的一系列技术。DolphinDB中的Redo Log与WAL的概念类似。简而言之,Redo Log的核心思想是:只有在描述更改的日志记录刷新到持久化存储以后,才对数据库文件进行修改。如果遵循这个过程,就不需要在每次提交事务时都将数据页刷新到磁盘上,因为在数据库发生宕机时,可以使用日志来恢复数据库,尚未应用的所有更改可以从日志记录重做。
使用Redo Log的主要好处是大大减少了磁盘的写入次数,因为在事务提交时只需要将日志文件刷新到磁盘,而不是将事务涉及到的所有文件刷新。使用Redo Log的另一个原因是顺序写入性能更好。由于DolphinDB中一张表的每一列都分别存储为一个文件,当列数特别多时,这种差异尤为明显。
Redo Log有两种回收机制,一种是定期回收,一种是大小到限度时回收,两种方法都有对应的参数可以进行设置。
1.2 为什么需要Redo Log
引入Redo Log主要是为了解决断电、数据库系统宕机等极端情况下的数据一致性问题。如果没有Redo Log,但是仍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每次提交事务以后都必须调用fsync来将所有内存中的数据刷到磁盘上,那么整个系统的性能会急剧下降。这是由于硬盘每秒钟fsync的次数非常有限。引入Redo Log以后,只需对个别log文件进行fsync即可,而数据文件采用异步的方式写入,有利于整体的写入性能。Redo Log主要用于数据库实时写入的场景。如果只是用于对历史数据分析,可以考虑不开启Redo Log。
1.3 Redo Log对性能的影响
Redo Log会增加磁盘的负载,这是由于在数据文件以外额外写了Redo Log文件;也会增加对内存的使用,由于系统内部对还未写到磁盘上的数据文件进行了缓存。基于以上两点,开启Redo Log以后,系统的整体负载会有上升,写入性能也会下降,下降幅度与实际的数据有关,一般在20%左右。另外系统的启动时间也有可能增加,因为启动时需要对上次遗留的Redo Log进行重做,重做过程当中DFS数据库处于不可用状态。
1.4 相关参数介绍
如果是集群模式,Redo Log只在数据节点上需要配置,只对数据库的数据存部分做Redo,不涉及主节点。因为主节点上只存储DFS数据库的元数据,与Redo Log无关。
- dataSync:该参数控制是否使用Redo Log功能,取值为1代表开启Redo Log。默认值为0,表示不启用该功能。
- redoLogDir:该参数控制Redo Log文件的存放位置,一般建议将该位置设置到ssd上以获取佳的性能。默认在homeDir(由home参数决定)下的log/redoLog目录下。如果是集群模式,注意要分别设置不同数据节点的目录,避免使用相同目录,造成写入错误。
- redoLogPurgeLimit:该参数控制Redo Log文件占用的大空间,单位为GB,默认值为4。当redo Log文件大小超过该值时会自动开始回收。
- redoLogPurgeInterval:该参数控制Redo Log自动回收的周期,单位为秒,默认值为30,表示每30秒自动回收一次。
2 CacheEngine
2.1 什么是CacheEngine
CacheEngine是DolphinDB中的一种数据写入缓存机制,它是为了解决数据表列数过多的情况下写入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而引入的。DolphinDB采用的是列式存储,一个分区内的每一列数据单独存放在一个文件中。如果表的列数过多(比如物联网场景下同时记录几千个指标),每进行一次数据写入,就要对几千个物理文件进行操作(打开,写入,关闭等)。引入CacheEngine以后,写入操作时首先写入缓存中,到达一定阈值以后,开始异步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中。
CacheEngine能够提升写入性能的基本逻辑在于:对一个文件进行写入时,写入1行数据和写入1000行数据的时间基本相等,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打开和关闭文件上;因此,如果把多次少量的写入缓存起来,在一次文件IO中批量写入,那么就可以节省许多对文件进行打开和关闭带来的时间开销,从而在整体上提升系统的写入性能。
2.2 CacheEngine与Redo Log的关系
使用CacheEngine时,为了防止断电、宕机等情况下缓存中的数据丢失,需要配合Redo Log来完成。这种情况下,Redo Log的垃圾回收就会依赖于CacheEngine的垃圾回收。简而言之,为了保证极端情况下还能够从Redo Log中恢复数据,Redo Log在对某个事务的日志进行回收之前,首先要向CacheEngine确认该事务已经不在缓存当中,即已经被CacheEngine回收。因此要注意不可以将CacheEngine的缓存区大小设置得太大,否则会导致事务长期滞留在缓存当中,无法被Redo Log回收,导致Redo Log占用的空间持续增长。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能导致Redo Log占满磁盘空间,导致后续的写入失败。也可能导致数据库在恢复时,重做大量事务,导致重启时间过长。
2.3 CacheEngine对性能的影响
CacheEngine的使用会减少磁盘的负载,因为写入的次数减少了,少量多次的写入变成了批次写入;会增加内存占用,因为系统对还未写入磁盘的数据进行了缓存;可以提高系统的写入性能,列数增多是尤为明显。
2.4 相关参数介绍
- chunkCacheEngineMemSize: 该参数代表CacheEngine大滞留的数据大小,单位为GB,类型为double。默认值为0.0,代表不使用CacheEngine。如该值大于0,那么当CacheEngine占用内存大于该值的30%时,会主动开始异步回收。除此以外,数据库每分钟会对CacheEngine进行一次垃圾回收。
2.5 相关函数介绍
- purgeCacheEngine: 使用该函数可以手动清空缓存,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已经完成的事务才会被清空,正在进行但是还没有提交的事务不会被清空。
- getCacheEngineStat: 使用该函数查看CacheEngine的状态。
- getCacheEngineMemSize: 使用该函数查看CacheEngine已经使用的内存大小。
3 DolphinDB集群的启动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DolphinDB集群启动流程一般如下,首先启动master节点,然后启动各agent节点,后启动数据节点。
如果启动时间过长,可能的原因是上一次集群运行结束后遗留的Redo Log过多,原因有三个:
- Redo Log配置的磁盘空间太大,导致Redo Log文件一直没有回收。
- Redo Log配置的回收周期太长,导致一直没有触发回收。
- CacheEngine配置的内存太大,导致CacheEngine一直没有回收,阻塞了Redo Log的回收。
为了避免以上几种情况,需要注意集群的参数中,合理配置redoLogPurgeLimit, redoLogPurgeInterval, chunkCacheEngineMemSize这三个参数。
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Redo Log文件存储在机械硬盘上,集群启动的时候读取这些文件耗费的时间较多,因此建议将redoLogDir配置到ssd上,也可以加快集群的重启速度。
4 RaftLog
4.1 什么是Raft
Raft是一种在分布式系统中用来维持多副本一致性的协议。在一个具有一致性的性质的集群里面,同一时刻所有的结点对存储在其中的某个值都有相同的结果,即对其共享的存储保持一致。集群具有自动恢复的性质,当少数结点失效的时候不影响集群的正常工作,当大多数集群中的结点失效的时候,集群则会停止服务(不会返回一个错误的结果)。
4.2 Raft在DolphinDB中的应用
DolphinDB中引入了raft协议来完成元数据的高可用,即控制节点的高可用。DolphinDB中的控制节点上保存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如果控制节点宕机,则整个系统会处于不可用状态。
而有了Raft支持的高可用以后,我们可以同时开启多个控制节点,保存相同的元数据信息,任意时刻只要大多数节点处于可用状态,整个系统就是可用的。
关于元数据高可用,可以参考DolphinDB高可用集群部署教程。
5 必须使用Log的场景
以下几种场景必须使用以上的log:
- 实时数据写入场景,对数据可靠性有要求,无法接受宕机情况下数据丢失的情况,必须开启Redo Log和CacheEngine。
- 数据写入场景下,DFS表的列数特别多的情况,必须开启Redo Log和CacheEngine。
- 要求DFS数据库具有高可用的场景,必须开启RaftLog。
6 总体性能优化的建议
根据以上叙述,为了提升数据库的整体写入性能,有以下几点建议:
- 将所有元数据的存放目录以及Redo Log存放目录配置到ssd上,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工业级ssd。具体建议如下:
- dfsMetaDir: 控制节点元数据存储目录,设置到SSD磁盘上,在controller.cfg里面设置。
- chunkMetadir: 数据节点元数据存储目录,设置到SSD磁盘上,在cluster.cfg里面设置。
- rodoLogDir: 设置到SSD磁盘上,在cluster.cfg里面设置。
- persistenceDir: 流数据的存储路径,建议设置到SSD磁盘上。在cluter.cfg中设置。
- logFile: 各个节点的运行日志,记录节点的运行状态、错误信息等,可以写到HDD磁盘上。controller.cfg, agent.cfg, cluster.cfg中设置。
- batchJobDir: 批处理任务的日志目录,例如submiJob提交的任务日志,可以写到HDD磁盘上。在cluster.cfg中设置。
- jobLogFile: 各个节点的query日志,记录各个query的执行情况,可以写到HDD磁盘上。cluster.cfg中设置。
2. 合理配置RedoLog的内存大小和垃圾回收周期,一般建议配置内存不超过4G,不低于1G,回收周期配置为60秒。
3. 合理配置CacheEngine的内存大小,不宜过大或过小,大不超过数据节点内存配置的1/4。1~4G的内存大小适合大部分情况,具体结合机器的实际资源和写入数据的速率来决定。
来源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8978376